[实用新型]转动件刹车机构的离合器摩擦片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01385.1 | 申请日: | 199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19399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07 |
发明(设计)人: | 蔡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正芳 |
主分类号: | F16D69/00 | 分类号: | F16D69/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 刹车 机构 离合器 摩擦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转动件刹车机构中的离合器摩擦片固定装置。
一般传统转动件以马达为例,其马达刹车装置是利用其刹车摩擦片的中间多边孔套设于传动套上,使用刚出厂的马达时,马达刹车装置内的刹车摩擦片于运转中并无异声、震动之弊,但当马达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刹车摩擦片中间多边孔部分与传动套体套合转角处即因制动及运转的卡掣原因而渐渐产生间隙,进而导致刹车摩擦片有震动情形发生,且发出异声,殊不理想。
请参阅图3,习用的马达刹车片固定装置于该传动套40侧方平面上,并未设有弹簧及钢珠。故马达刹车装置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刹车摩擦片31a的中央多边孔311a与传动套40接触转角处,因制动撞击及转动磨损的原因,会渐渐产生小间隙而生成刹车摩擦片震动发出异声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转动件刹车机构的离合器摩擦片固定装置,主要是于转动件转动轴上方传动套侧方圆孔内设有钢珠,因弹簧弹力作用而浮突于传动套侧方平面上,当与刹车摩擦片内孔套接时,接触上可适时弥补刹车摩擦片与传动套其因制动、运转而产生的间隙,达成消音、防震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
一种转动件刹车机构的离合器摩擦片固定装置,是于转动件转动轴上套设有一传动套,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套接近端部的侧方转角平面上,设有埋入钢珠、弹簧的圆孔,并在该圆孔内设有构成卡止装置、防止钢珠、弹簧自圆孔内掉出的卡止凸肋,且钢珠浮突一部分钢珠表面在传动套侧方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如下方式达到:所述的转动件刹车机构离合器摩擦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套的外轮廓为四角形,而摩擦片的中央多边孔具有配合传动套的相应的外轮廓。
所述的转动件刹车机构的离合器摩擦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套外轮廓为六角形,而摩擦片的中央多边孔具有配合传动套的相应的外轮廓。
所述的转动件刹车机构的离合器摩擦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套外轮廓为八角形,而摩擦片的中央多边孔具有配合传动套的相应的外轮廓。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以侧方面设有弹簧、钢珠的传动套作为刹车摩擦片固定装置,且以钢珠部分面浮突弥补传动套与刹车摩擦片配合时接触处因制动、运转所产生的间隙,改善了习用马达刹车片固定装置的缺点,防止摩擦片在制动离合、运转时因其间隙而产生的震动及避免前后左右位移和惯性所引起的异声,具有消音、防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及其新颖性,将于配合以下所附图示实施例详细说明而更趋明了,如图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3为习用摩擦片固定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5、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外形的实施例示意图。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以一马达10后方转动轴11上套设一外轮廓为多边形的传动套20,在该传动套20侧方平面21靠近转角及传动套端部22的适当处冲制圆孔211,以供弹簧212及钢珠213埋入。而刹车本体30利用其内部刹车摩擦片31的中央多边孔311与传动套20的多边形外轮廓构成配合,套设在设有弹簧212、钢珠213、圆孔211的传动套20上,组成一马达刹车装置。刹车本体30另端延伸电源线32与马达并联,以供刹车本体30启动、停止之用。
请参阅图4,为了改善习用刹车摩擦片固定装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传动套20的侧方平面21靠近转角处(如图6)冲制一深度适中以供弹簧212、钢珠213埋入的圆孔211,并在弹簧212、钢珠213依序埋入后,在圆孔211内冲制一适当卡止凸肋214,以构成一卡止部,其弹簧212、钢珠213不致因无卡止装置而自圆孔211内掉出,另外钢珠213因弹簧212的张力及卡止凸肋214的卡止,而浮突一部分钢珠213表面于传动套20的侧方平面21上,当传动套20与刹车摩擦片31的中央多边孔311配合因制动、运转造成传动套20转角处与刹车摩擦片31接触间隙大时,则钢珠213浮突部分则愈多以弥补其间隙,反之接触间隙小时,则钢珠213浮突部份则愈少,藉此该传动套20与刹车摩擦片31配合处为无间隙的理想状态达到防震、消除异声的功效。另外传动套20可制成四角、八角等外形(如图5、7),亦可达到同样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正芳,未经蔡正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1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