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便电筒无效
申请号: | 95201867.5 | 申请日: | 199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585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云河 |
主分类号: | F21L7/00 | 分类号: | F21L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8001***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便 电筒 | ||
本实用新型属便携式电筒。
目前现有便携式电筒的体积、重量及结构都有进一步改进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轻用于晚间上下楼、夜里起居等方面使用的便携式电筒。
本实用新型由电珠、电池(除去包装直露锌皮)、电珠罩、连接件、正极接点、装饰件、多功能件构成。电珠罩固定装在电珠的头的非螺纹部分上,电珠罩的侧面开有装配槽。连接件的中间和一端分别设有螺纹,连接件的螺纹端固定装在电珠的头的螺纹部分上,另一端固定装在电池的正极端的侧面上。装饰件固定装在电池的负极端的侧面上,装饰件的一端开有负极接点孔。正极接点固定装在连接件的中间螺纹上,正极接点的两端分别接触电珠的正极与电池的正极。多功能件的一端固定装在装配槽内与电珠的负极接触,另一端在负极接点孔上方与电池的负极(侧面锌皮)保持一定间距构成开关。
图1、2、3、4、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是图1的左视图,图3、4省略了左视图。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图1-5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结构。
图1、2、3、4所示,连接件4的螺纹端与电珠1用螺纹固定,另一端与电池2用插接过盈配配合固定,中间螺纹与正极接点5用螺纹固定。正极接点5的两端分别接触电珠1的正极与电池2的正极。电珠罩3用插接过盈配合固定在电珠1的头的非螺纹部分上,同时又被电珠1的头的翻边和连接件4卡住。
图1、3、4所示,多功能件7的一端用插接过盈配合固定在装配槽内与电珠1的负极接触,另一端在负极接点孔9的上方与电池2的负极(侧面锌皮)或负极引导片11保持一定间距构成开关。多功能件7与电珠罩3构成的孔10可供挂于钥匙链上用,与该电筒的主体形成同笔卡子的功能供佩带用。
图2所示,预制在连接件4中的负极接点13取代多功能件7,一端与电池2的负极(锌皮)接触,另一端在电珠1与连接件4旋入或旋出时形成与电珠1的负极接触或脱离构成开关。此时电珠罩3不开装配槽8,装饰件6不开负极接点孔9。负极接点13也可安装在连接件4中。
图3所示,由功能拓展件12取代装饰件6,在其的另一端安装笔的部件,可将该电筒制成组合电筒笔。
图4所示,装饰件6内装一负极引导片11,将电池2的负极引至多功能件7的一端,此时电池2可不除去包装。
正极接点5、多功能件7、负极接点13由弹性金属制成。该电筒的电路由正极接点5的两端分别接触电珠1的正极与电池2的正极、多功能件7(或负极接点13)的一端接触电珠1(或电池2)的负极,另一端与电池2(或电珠1)的负极保持一定间距构成开关组成。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电珠1、电池2做构件,使其构件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经常携带,给晚间上下楼、夜里起居等方面使用带来很大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云河,未经陈云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18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浮共聚合反应釜抗粘涂料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电弧焊引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