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流型燃油暖气机无效
申请号: | 95202392.X | 申请日: | 199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24363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力 |
主分类号: | F24D5/02 | 分类号: | F24D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流 燃油 暖气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煤油暖气机的传热、送油领域。
现有技术中的燃油暖气机,采用油泵送油,制作成本高、需要机械雾化,结构比较复杂;采用辐射传热,不利于空间温度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风压送油、强迫空气对流的暖气机。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壳、送油装置和燃烧装置组成:外壳侧板有助燃空气进风口,后板设有对流空气进风口,前板设有热风出风口;在送油装置中,位于侧板进风口处的鼓风机连接分风管,分风管分别接空气管和油风管,油风管通向空气缓冲器,空气缓冲器的下部安有与之相通的副油箱,副油箱还通过一个小孔和上面的主油箱相通,副油箱的下部设有通向喷油嘴的输油管;在燃烧装置中有一个燃烧器底罩,其侧面接通喷油嘴(含空气管),燃烧器底罩上部安有支架,支架上分别固定有内胆和外胆,燃烧器底罩下部装有预热器,内胆里固定有整流板;电风扇置于后板的对流空气进风口内侧。
本实用新型,采用风压送油,通过改变风量,来调节油量,也即调节了热负荷;采用电风扇强制空气对流,可使被加热的空间迅速均匀地提高温度。
图1:实施例中的送油装置
图2:实施例中的燃烧装置
图3:实施例中A-A面
外壳1侧板有助燃空气吸风口8,后板设有对流空气进风口34,前板设有热风出风口32;在燃烧器30中有一个燃烧器底罩26,其侧面接通喷油嘴19,燃烧器底罩26上部固定有支架33,支架33上分别固定有内胆23和外胆22,燃烧器底罩26下部装有薄片电加热体20,内胆23下端固定有整流板24;电风扇29置于后板的对流空气进风口34的内侧。
由鼓风机9经过吸风口8从暖气机壳体1的侧板外吸入的空气,经鼓风机9出口处的分风管10分成二路,一路空气经调节阀11、送油风管12形成风压送油空气,另一路经空气管13则直接进入燃烧器30形成助燃空气。
送油风管12通向空气缓冲器14,空气缓冲器14置于副油箱4上面,以一管道插入副油箱4中;副油箱4通过一个小孔3与其上面的主油箱2相通;副油箱4内有一过滤器15通过输油管16联接燃油电磁阀17,燃油通过燃油电磁阀17、输油管18、喷油嘴19进入燃烧器30。当送油空气从空气缓冲器14压入副油箱4时,由于副油箱4与主油箱2之间小孔3通径很小,并主油箱2上部已有一个空气垫,故副油箱4的压力仅与送油压力有关,与主油箱2的油位基本无关,即燃油流量正比于送油空气压力,主油箱2油位对燃油流量无影响。送油空气压入副油箱4,将等体积的燃油排进燃烧器30,并由于重力的作用,该气体从小孔3进入主油箱2,使主油箱2向副油箱4排出等体积的燃油并补充主油箱2上部气垫,形成一个平衡过程。
暖气机启动,埋设在燃烧器底罩26下的薄片型电加热体20将燃烧器底罩26加热至煤油气化所需的温度,此时电风扇29、鼓风机9工作,并启动燃油电磁阀17。燃油经喷油嘴19喷入燃烧器底罩26,喷油嘴19的喷油管25是一支细管,且有一个斜口向上,使燃油斜向上喷出雾化,由于燃烧器底罩26已达到气化温度,燃油迅速气化,与助燃空气混合形成一股向上喷出的可燃气流,该气流通过整流板24上升至燃烧体内胆23和外胆22之间充分混合,喷出外胆22外由点火棒27点燃。此时,燃烧温度已使燃烧器底罩26达到气化温度,电加热体20停止工作。燃烧后产生的高温气体沿着燃烧体护体6上升至燃烧体护罩5中的隔板31,从壳体1外由对流电风扇29吸入的空气经过燃烧体护罩5分为隔板31内外两层加热。隔板31内空气F1直接与燃烧高温气流混合,隔板31外空气F2经过隔板31与燃烧体护罩5间隙,起温度阻挡层作用,可使燃烧体护罩5及护罩外温度不至过高。空气F1和F2混合后,形成热空气,通过出风口32放出壳体1外。
电加热体20做成与燃烧器底罩26底部相吻合的形状,置于燃烧器底罩26底部,使其上表面均匀地与燃烧器底罩26底部接合,下面有一弹簧片21向上压紧,使整个热传导良好。
火焰检测棒28安装于燃烧器30上,用于灭火保护。
燃烧器底罩26与燃烧器底护罩7之间有一层保温棉,避免热量外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力,未经李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23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