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示警三角牌无效
申请号: | 95204196.0 | 申请日: | 199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214031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29 |
发明(设计)人: | 胡祖庶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祖庶 |
主分类号: | G09F13/16 | 分类号: | G09F1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示警 三角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指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安全警示器。
随车携带的示警三角牌目前早已被实际应用。国内常见的为不可折叠式(中间有一惊叹号标志),最近,也出现了少量国外进口的可折叠式示警三角牌。
可折叠式示警三角牌大都是由呈三角形排列的反光板及支架组成。这种支架可使三角牌支立在一平坦面上。比如支立在公路上。
但这种三角牌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反光板是被动式,所以示警范围有限。机动车驾驶人员发现行驶前方有一个示警三角牌时,往往因距离过近而导致来不及刹车,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上述三角牌的这一弱点尤其在下雨或有雾天气更为突出。在夜间,这种被动式反光三角牌的示警作用前提也是需有一主动光源投射于三角牌之上,才能产生相应的反光示警作用。
综上所述,目前已投入使用的被动式反光示警三角牌的最大不足就是需要接受一个主动光源的投射才能产生被动反光示警作用。而这种主动投射受到浓雾、雨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不能在足够远的距离就发生作用于被动反光式三角牌,导致示警功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公路上用于标志临时施工点的闪光装置早已为人所熟知。这种主动发光的标志可指示出公路上某一临时施工点的位置,从而提醒行驶车辆避过这一施工点。这种示警装置虽然具有很好的可视性,但这一装置都为固定式,不可能随车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携带、主动发光式的示警三角牌,该牌在天气恶劣状况下对改善被动式示警三角牌的可视性方面效果尤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示警三角牌三个翼的正反面至少有一面贴有反光板,并在反光板平面上齐平安置一个以上的由控制装置调控的发光二极管,所述的控制装置与发光二极管配有电源。
如需在某一危险地段或事故场地较长时间地放置示警三角牌,可在三角牌上配置一个感光器,这样可以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只利用反光板的反光作用,而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感光器使控制装置自动启用电源来使二极管发亮。
为使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故障率降低,新型三角牌中的发光二极管考虑仅在反光板的一面齐头安装。这样可避免三角牌在折叠起和展开来时对二极管发生不必要的碰撞、剪切而导致其损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4为示警三角牌其中一翼的剖面图
图5为控制装置电路原理图
如图1所示,示警三角牌1共有三个翼2,三翼中包括两个折叠翼和一个底板翼,在三个翼的正面均贴有反光板3,每一翼的反光板中都镶嵌发光二极管4。本实施例中,每翼配置大约10个发光二极管。二极管设置的数目可根据下列因素确定:发光二极管数量过多或顶端面积过大而造成反光板有效反光面积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发光二极管应能发出足够的示警信号。
三角牌1配有支架5,这样可以将三角牌置于任何路面上。
为达到双向示警,也可在三角牌的前后两面均贴有反光板及安有与反光板表面齐平的发光二极管。
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衬托板6是三角牌1各翼2的背面。其作用在于防止灰尘或水进入翼2内而导至安置在其内的发光二极管及联接导线受到不良影响。
三个翼2所呈现的中空面积7不加任何遮盖。为的是避免造成较大的风阻力而导致三角牌1在风力较强的情况下不能稳固放置。
在三角牌1的底座有一个壳体8,里头可装供电电池与控制装置的元件。壳体8上还配置一个开关器9与一个感光器10。感光器10是与三角牌1的控制电子系统连接起来的。在光线不足时就自动启动控制电子系统,而感光器10与整个控制系统又可以通过开关器9来启动。此外,感光器的感光敏感度是可由使用者调节的。壳体上当然还可配备其他开关器或调节器,例如,可以调节发光二极管4的闪烁频率或亮度的开关/调节器。
图3是示警三角牌1的平面图。在这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三角牌1的支架5和壳体8。
图4显示的是三角牌1其中一折叠翼2的剖面图。每个反光板3与衬托板之间都镶有发光二极管4。由导线11连接起来。
安置在反光板3上的发光二极管板4必须嵌入反光板3内,并最好与反光板3的表面齐平。这样就不会影响三角牌1的可折叠性,同时二极管4也不会因折叠或打开翼2时而遭到损坏。当然也可把反光二极管4嵌入比反光板表面更深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祖庶,未经胡祖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4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