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门开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04810.8 | 申请日: | 1995-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218819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复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00 | 分类号: | E05F1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门 开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门开启装置,特别是一种可用手推即可控制使门开启的自动门开启装置。
一般自动门开启装置,大多数是在自动门上加装有红外线等传感装置,或由设于门前的开关踏门,来检知是否有人员进出,以通知自动门启动开启的时机,这种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若传感装置发生故障时会造成自动门无法开启,需用手推,但用手推关十分不便。
2、由于习用自动门开启的传感装置,是在无选择方式下操作,故常使无关的猫狗或不想进入者走过,也会自动开门,造成误动作。
3、现有自动门不适合做高级主管办公室或会议室等一些不容非工作人员直接闯入的室内门使用,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要将门轻推就可控制门开启的开启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中的减速机,其减速齿数比设置适当,使在马达不通电情况,人们可用手对门略施推力,即可使减速机动作,马达轴可略微偏转,并且在马达后部设一传感器,以检测马达转动情形;将此偏转的讯号传回到自动门启控电路并转换成启动讯号,促使马达运转,使门开关一次,达到不必设置红外线传感器亦可以自动启控门扇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开启装置,包括一马达、一减速机及一控制所述马达旋转的自动门启控电路;减速机与马达相连动,自动门固定在由减速机带动的传动皮带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检测所述马达转动状态的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减速机的减速齿数比为10∶1;所述检测器接收的信号输至所述自动门启控电路,以控制门的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包括一个设置于马达轴上的光栅及一个可接收到所述光栅产生的光信号的光耦合晶体。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轴的前部呈涡杆状,所述减速机为涡型齿轮减速机。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开启装置主要包括一马达1、一减速机2、检测器3以及一自动门启控电路4;其中
马达1轴前部分设为涡杆状与减速机2相接,减速机2是涡型齿轮减速机且其减速齿数比设计在10比1,可使马达1在不通电情况下,可轻易的由减速机2旋动,利用反传输使马达1轴跟着旋动;检测器3由一光栅11及一光耦合晶体组成;光栅11设在马达1轴上,光耦合晶体12与自动门启控电路4相联接,自动门启控电路4可为微电脑操控或逻辑集成电路组成均可,平常时可由检测器3检测马达1速度,以控制对马达1行进速度进行调整,此外,自动门启控电路4内部设有相应程序以提供检测器3在马达1不通电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检测功能,且在此状态下若马达1的轴略被旋动时,则使检测器3发送信号给自动门启控电路4将此信号转变为启动讯号,而使马达1开始运转。
如图2、3所示,将此装置装在自动门上,利用减速机2上的皮带传动轮21与皮带5使门6连动,所以当门6关闭时只要轻推一下,则减速机2可反向传动,使不通电的马达1的轴略微偏转一下,而将此一讯号由光栅11通过光耦合晶体12检知,并回传至自动门启控电路4转给启动马达1讯号,使门6开闭一次供人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述: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开启装置适合装在现有自动门装置中,在红外线或雷达波启控故障失效时,仍能经手轻推而使自动门正常运作,或将本实用新型设在出入口不便干装设红外线感测或雷达波反射装置的特殊场所,亦同样可享受自动门启控的效果,且装配零件也能缩减,譬如装在医疗场所、病房等,老人、病人可不费太大力气就将门打开;也可装在会议室,高级主管办公室等,一般不便让人直接进入的室内门上,都具有较大的便利性,(如图4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48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