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盘驱动器机壳无效
申请号: | 95204891.4 | 申请日: | 199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2419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益;廖崇棋;曹文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3/00 | 分类号: | G11B33/0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盘驱动器 机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盘驱动器(CD ROM)机壳。
一般在无螺丝装配的机构设计上,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安装容易。
2、安装后,上下盖结合牢固,不亚于螺丝固定。
3、结合牢固的上下盖容易拆卸。
4、数次拆卸组装后,不影响结合强度。
如何解决互相衡突的第2、3项,并达到第4项要求,是机壳设计上关键点。
目前市场上所有光盘驱动器机壳设计,都不能同时达到以上四项要求。
一般光盘驱动器是以4至6个螺丝来结合上下两个机壳,方法是在铁制的机壳上制螺丝孔,装配时以螺丝锁紧。
此方式不仅装配费时,外观也不理想。某些光盘驱动器,虽然也采用无螺丝设计,但拆卸困难。拆卸多次后,容易松动。
此外,在内部组件与机壳之间的定位,传统上使用固定器或人工定位,不仅费时,也容易定位不良,有待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驱动器机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光盘驱动器机壳,包括一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具一第一盖缘供与第二盖体的一第二盖缘结合成光盘驱动器的机壳,其中第一盖缘上以冲压方式形成多个结合耳部,结合耳部上还冲压出凸点,第二盖缘上的结合相对位置上冲压出对应的供与凸点嵌合的一个孔洞,于孔洞的一侧冲压出供一拆卸工具插入的槽道,拆卸时分离结合状态的凸点与孔洞。
本用新型机壳的优点在于,其装配容易,提高产品组装精度与质量,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壳组装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壳凸点扣紧及拆卸槽道设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壳凸点引导设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壳插销定位设计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壳电子机构凸点设计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光盘驱动器机壳包括一第一盖体11及第二盖体13。第一盖体11具一第一盖缘110与第二盖体13的一第二盖缘130结合,以形成光盘驱动器机壳。
如图2所示,第一盖缘110上以冲压方式形成多个结合耳部A,结合耳部A上还冲压出凸点。第二盖缘130上的结合相对位置上冲压出成对的一孔洞,与凸点嵌合。耳部A上的圆凸点,可将两机壳扣紧。孔洞的一侧冲压出一槽道B供一拆卸工具插入,以便拆卸时将结合状态的凸点与孔洞互相分离。产品需维修拆卸时,可用一起子或其它代用工具,从所述槽道将两机壳撬开。由于此槽道很靠近凸点,稍一施力就可将扣紧的圆凸点松开,而且不致造成机壳变形,确保机壳经多次拆卸,仍保有相同组装强度。
如图3所示,于第一盖缘110一内侧对应于所述槽道位置处,冲压出一凸点C供第一、二盖缘结合时槽道与凸点C互相自动对准。装配机壳时,可引导其互相自动对准,装配后亦可防止其相对滑动。
如图4所示,第二盖体L型折缘132插销孔套入第一盖体上对应的插销E后,可防止L型部位因强度不足变形,增加组装强度。
如图5所示,安装内部电子组件时,第一盖体110的内侧壁设有多个凸点,可自动导正内部电子组件并定位,确保其位置精确,不需使用固定器或人工定位,大幅度提高光盘驱动器功能稳定性及其质量,且降低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48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