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适用大小冲击的自行车避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05165.6 | 申请日: | 199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2175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育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 大小 冲击 自行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避震装置,尤指一种可适用大小冲击的自行车避震装置
现在自行车已转型扩大为休闲、运动之用,特别是在登山、越野时使用,因此对自行车的功能要求愈益精进,诸如舒适、轻量化、避震功能佳、调整组装快速等等。其中避震功能最为诸如登山、越野自行车所需。
一般避震装置通常设于前叉以及座管。比如以前叉而言,如图6、7所示,在前叉管内通常配合轴体固定在上、下端,轴体41用以轴装数个避震块60,轴体41底部接设其它相关定位的装置,避震块60是可吸震的优力胶块,避震块60并分成数个阶段,上部位置的避震块60为较软程度,中部位置的避震块60则为中硬程度,下部位置的避震块60是为硬的程度,使负荷承受有阶段性,而每一避震块60间均配合有座片予以隔设,依顺序言之,轴体41轴穿一上隔座50再串穿一避震块60,其次再轴穿一中隔座51、一避震块60,依此使中隔座51、避震块60交互轴穿,直至最底下的避震块60其底面即同轴安置一下隔座52,上、下隔座50、52是对称的且为一圆盖状,中隔座51则是截面为水平摆置的I形,因此每一避震块60和上、中、下隔座50、51、52仅与上、下端缘的微少部分接触,故在压缩时,除上、下端外的周面完全没有遮挡面积;当前轮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而上下颠簸时,前叉40随前轮的震动而上、下移位,避震块因其被伸长及压缩,使外力经此被吸收或释放,使外来震动力避免传达到车体,稳定车体的骑驶。
但是分析其避震系统发现耐用性不足,使用一段时间后,避震功能顿减。
如图7至图10所示,避震块60因分布弹性不同致所承受负荷能力不同,但是上、中、下隔座50、51、52仅是给避震块60定位,避震块60周面横断面积会因被压缩而往横向膨胀,因此如图7、8所示,当较小冲击力震动车体,使数个避震块60被压缩,当冲击力较大致被压缩量大到至少到第三个的避震块60方可承受的状况时,则必然是第一个避震块60的压缩量已被压缩超过极限方传达到到第二、三个,因此第一个避震块60因负荷被压缩而超过极限,且反覆一段时间将会造成弹性松弛、弹性疲乏,依此状态,如图9至图10,则在最底下的避震块60受到更大冲击负荷而被压缩时,则以上许多个避震块60均因此超过极限而变形,导致无法回复原有的弹性,往后再有较轻变形负荷时,则上部数个避震块60因疲乏而失去吸收震动力的效能;因此该种避震设计有其缺憾致缺乏耐用性,一段时间后即出现避震功能降低甚至有龟裂变形、减损使用寿命问题,使得负荷变形承受能力在短期内直线下降,缺乏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用大小冲击的自行车避震装置,主要是相对在每一避震块上、下方配设有可活动轴向定点闭合的设计,当不同弹性度的避震块受到超负荷冲击时,因有避震块外周的轴向闭合空间限制了避震块持续往横向无限止扩张状态,避免因超过避震块的弹性极限致变形破坏缺点,增加避震功能使用寿命,避震功能的发挥更加可靠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大小冲击的自行车避震装置,安装于自行车相对枢接前轮的前叉内部,包括一定位的轴体,并在该轴体间轴穿数个避震块;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由二对称形态的顶座、底座及居间的数个中介座,
顶座、底座为规格相同对称形态,且是由具硬度的金属材质制成,其备为一圆盖体,由开口径向设有大于避震块外径的空间状释放隙槽,并在内部卡制避震块并设有供轴体穿伸的轴孔,
数个外径与顶座、底座相同的中介座,其于内部上、下面开口内侧设相同的释放隙槽,中央以轴体穿伸;轴体由上至下配合避震块间隔串穿顶座、数个中介座、底座,使顶座、数个中介座、底座均隔置固定有避震块。利用受到震动负荷的每层释放隙槽随避震块扩张变形而相互压抵闭合,限定轴向空间而限制避震块变形过度,确保避震效能的长久性。
前述的可适用大小冲击的自行车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顶座、底座为一U形截面,从开口径向相继设有较大圆径、较深的释放隙槽,以及圆径较小、较浅的抵装槽使其呈阶梯状,抵装槽中央钻设一轴孔;中介座是截面呈近H形的圆座,上、下端均为开口状,内侧轴向中点处延伸有界面,界面中央设有轴孔,中介座相对界面上、下方内侧相继设有如同顶座、底座的抵装槽、释放隙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育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育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5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挤压式膏装容器
- 下一篇:防治肩周炎和颈椎病的保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