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构造的冲床缓冲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05217.2 | 申请日: | 1995-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2408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10 |
发明(设计)人: | 林瑞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瑞坤 |
主分类号: | B30B15/16 | 分类号: | B30B15/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道棠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构造 冲床 缓冲器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床使用的缓冲器,特别涉及一种改良构造的冲床缓冲器控制装置。
习用的冲床缓冲器,如图1所示(见7121229号追加专利),包含有:一缓冲缸11;一储油缸12;一导油管路13,连接两缸体11、12;一调压阀14,设于管路13中;一逆止阀15,设于管路13中靠近储油缸12侧旁,使油液仅能从缓冲缸11流向储油缸12;一回油管路16,连接两缸体11、12,管路16上设一逆止阀17,使油液仅能从储油缸12流向缓冲缸11。上述构造中,缓冲缸11内的油液必须经过该调压阀14才能流向储油缸12,因此不能快速泄压以调整缓冲缸11中的活塞18的高度。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研创出75200825号专利,如图2、3、4所示,在该调压阀21侧边设一快速泄压阀22,该快速泄压阀22平时关闭不动作,当欲校模或是换模时,只需打开该快速泄压阀22,即可使缓冲缸23中的油液不经该调压阀21而快速地流到储油缸24中。但是,在这种结构设置中,调压阀与快速泄压阀及逆止阀分开设置,这就需要外加配置连接管路构件以及增加现场连接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件精简、装接方便的改良的冲床缓冲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直接水冷降温的改良的冲床缓冲器控制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良构造的冲床缓冲器控制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本体,具有上、下两容室,两容室间以一直径较小的连通通孔,设有上三、下三合计六个连接孔,分别与上、下两容室连通,其中一上连接孔与缓冲器的缓冲缸连接,一下连接孔与缓冲器的储油缸连接;
一钢珠,容置在上容室中,可封堵住该连通通孔,使上、下两容室不连通;
一调整件,大致呈长杆形,设于本体上方,一端伸入该上容室内,可沿长轴方向位移,调整其底端与钢珠之间的间距可以控制钢珠受力上浮后与连通通孔之间的间隙;
一调压阀,于设本体侧边,与本体的上、下各一连接孔连接,用以当该钢珠堵住该连通通孔时,可使上容室中的液体在设定压力下经由该调压阀流入下容室中;
一泄压阀,设于本体侧边,与本体的另外的上、下各一连接孔连接,该泄压阀关闭时不动作,开启时可使上、下容室直接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内可设冷却水孔道,供冷却水流通,用以直接水冷降温。
在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
图1是习用缓冲器的示意图;
图2至4示出另一种习用缓冲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观透视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的剖切线7-7取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5中的剖切线8-8取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10至1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说明图。
图5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30包含有:
一本体31,呈矩形,具有前、后、左、右、顶、底六面32、33、34、35、36、37,其顶、底面36、37沿同一轴线各设一非贯通的直孔而形成上、下两容室38、39,其间设一直径较小的连通通孔40,前面及右面各设上、下两连接孔41、42,43、44,分别与上、下两容室38、39连通,左面34设一连接孔45与上容室38连通,后面33设一连接孔46与下容室39连通,该下容室39以一构件47封闭住,另外从后面33水平设置一个不贯通的导水孔道48,从左面34设两导水孔道49与该导水孔道48连通,该三导水孔道49、48、49形成一独立的形孔道,与前述的容室及连接孔均不连通;
一钢珠50,容置在上容室38中,可封堵住该通孔40,使上、下两容室38、39不连通;
一调整件51,包含有:一座体52,在致呈螺栓形,拧入上容室38的开口端中,并以一止漏环53止漏,座体52中央设一轴孔54,轴孔54顶端设一内径较小的螺孔55,在轴孔55的下方设一环槽,内设一止漏环56;一调整杆57,具一光滑的身部58、一外径较小的螺纹部59、及一外径更小的卡掣部60,以螺纹部59与螺孔55接合,使其身部58容置在轴孔54中,通过止漏环56止漏;一旋钮61,套设在卡掣部60上,以供握持来旋转该调整杆57;一弹簧62,套在卡掣部60外侧一端以抵住旋钮61;一垫片63,压在弹簧62的另一端;一螺钉64,拧入调整杆57的顶端,用以锁住垫片63。藉上述构造,该调整杆57可沿长轴方向位移,调整其底端与钢珠50之间的间距可以控制钢珠50受力上浮后与通孔40之间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瑞坤,未经林瑞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52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