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无效
申请号: | 95205392.6 | 申请日: | 199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20188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21 |
发明(设计)人: | 林哲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5/14 | 分类号: | A45C5/14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角 行李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尤指一种易于加工、造价便宜、且可同时保护行李箱的二后角的带轮行李。
近年来带轮行李因为可以被拉着走而不需要用手来提携,因此广为常须搭乘飞机旅行的人士所喜爱。在飞机的客舱中由于可使用的空间有限,因此对于乘客随身行李的体积有严格的限制。如果一件带轮行李小到可以放在椅座下或是头上的行李柜中,则就不必委托航空公司托运,因此就可省却等侯行李的烦恼,更可以避免行李因输送不当而损坏甚至于遗失。
由于体积上的限制,可用于飞机客舱中的带轮行李必须小于航空公司所共同规定的体积限制。在这种限制之下,带轮行李的各种外部元件例如轮子及手拉杆通常均是安装在一个向内凹陷的凹槽内以减少其突出部位的体积,并增加带轮行李内部的空间。这种内凹滚轮的设计可以在许多带轮行李的商品中看到。在美国专利5,253,739号中亦揭示一种类似的内凹滚轮设计。虽然这种内凹滚轮的设计在目前的市场中非常流行,但其具有以下两点缺点。第一,内凹滚轮由于须安装于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上,其内凹轮槽以及其界面构件通常均十分复杂,因此需要制作复杂而昂贵的模具来生产。第二,内凹滚轮的组装程序亦十分复杂,行李的外皮需预先切洞以使轮子得以透出,而外皮切口处亦需另加处理以使外皮得以与轮槽边缘密切咬合。这两种缺点使得设有内凹轮槽的带轮行李的元件以及组装成本均不易降低。
与前述设有内凹轮槽的带轮行李相比较,传统将轮子直接安装在行李箱底部的带轮行李设计则显得十分简单、便宜而又易于组装。但这种带轮行李也有它的缺点。第一,由于轮子完全突出于行李箱的底部。因此使得其底部过高;在固定的体积限制下,其行李箱内部可使用的空间因而减少。第二,由于轮子装在底部的关系,其行李箱的二后角需要分别安装保护装置方得以受到保护。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易于加工、造价便宜、且可同时支撑及保护行李箱的二后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包含有:
1、一近似方形的行李箱,其包含有:
(1)一柔质的外皮所构成的外层;
(2)一近似弧形的底边位于其底端的后方;
(3)一近似弧形的框架支撑于该弧形底边之内;
2、一手拉杆位于该行李箱的顶端,用来向前推动或向后斜拉该带轮行李;
3、二套角轮,每套角轮包含有:
(1)一近似L形的角座;该角座包含有一近似弧形的凹槽于其内侧,用来支撑前述弧形底边,以及一外角于其外侧;
(2)一轮子安装装置位于前述角座的外角处;
(3)一圆轮安装位于前述轮子安装装置之中;
(4)一角轮安装装置用来安装前述角座于前述弧形底边;该二套角轮利用角轮安装装置均衡地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的左右两侧,而其角座的弧形凹槽则密接于其相对应的弧形底边之上,以使该带轮行李于向后倾斜时,其弧形底边的左右两侧可受到该二角座的有力支撑。
该二圆轮的轮轴的水平位置因该角座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之故而可提升至接近于前述行李箱底面的高度,以降低前述带轮行李的行李箱底面。
该圆轮为一近似圆筒形的滚轮,其安装于前述角座外角的外部空隙处。
该角座包含有一上角板及一下角板,该二角板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分别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相对应的上下两侧,以支撑及保护该弧形底边。
该弧形底边内的弧形框架包含有一弧脚板以及一连接于该弧脚板底部的硬底板,而前述角座的上下角板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分别安装于该弧形框架相对应的弧脚板以及硬底板之上。
每一角座另包含有一外角板连接于其上下角板的外侧,该二角座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左右两后角之上,以支撑及保护该二后角。
该二角座之一的上、下角板连接于另一角座相对应的上、下角板,因此使得前述弧形底边亦受到支撑及保护。
每一上角板的后侧另包含有一滑行装置,以使该带轮行李于拉上阶梯时易于滑行并可防止前述行李箱的后侧下端受到磨损。
为使有关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现以较佳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轮行李的外部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带轮行李的左侧角轮部位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带轮行李的后侧底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带轮行李的后部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带轮行李的右侧角轮部位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乔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53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液体燃料助燃化油器
- 下一篇:池底清洗机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