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插头无效
申请号: | 95205875.8 | 申请日: | 1995-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244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森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森全 |
主分类号: | H01R19/00 | 分类号: | H01R19/00 |
代理公司: | 蚌埠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淑贤,王琪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插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相两极电源插头,属于单相电源插头技术领域。
当前我国单相两极电源插头,其导电件为片状或圆柱状的平行导电件,当它插入单相电源插座簧片中时,依靠簧片夹持插头导电件以接通电源。插座内的簧片均采用磷青铜皮制作,由于在工作中因电流通过而产生一定的热量,使簧片产生热疲劳;又因工作时导电件的插入和拔出,簧片又产生机械疲劳。簧片受热疲劳和机械疲劳的影响,它的夹持力逐渐减弱、供插入导电件的间隙逐步增大,从而使簧片与插头导电件的接触变为无弹力接触或不接触(即通常所说的接触不良),此时插头易从插座中脱出而造成用电设备的断电,给用户带来储多不便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插头,使用这种插头,既无须改变与之相配合的现行插座的结构,又可使两者始终保持良好的电接触,从而给用户使用用电设备带来很大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插头,它包括底座(1)、上盖(10)、设于底座(1)与上盖(10)间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导电片(9),导电片(9)设于插头底座(1)内的一端装有接线螺钉(5),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内的底板(8)上位于两导电片(9)之间设有一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块(7)和垂直固接于其底面上的转动轴(14),转动轴(14)自底板(8)上所开的通孔(13)中穿过且在其端头接有旋扭(15),转动块(7)的两个相对侧面为平面,另二个相对侧面为凹面,相邻的两侧面间为圆弧面,在两个接线螺钉(5)上分别卡装一复位弹簧(4),两复位弹簧(4)的另一端与底座(1)内的两侧板(2)弹性相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仅是在原有单相两极电源插头内的两片导电片(9)中间增加一个转动组件,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两导电片(9)的外型及装配尺寸均与原有插头相同,因此与本实用新型相配合的插座结构也无须改动,换言之,在不改变现行插座结构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强。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设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 动块(7)和垂直固接于其底面上的转动轴(14),转动轴(14)自底座(1)的底板(8)上所开的通孔(13)中穿过且在其端头接有旋扭(15),转动块(7)的两个相对侧面为平面,另二个相对侧面为凹面,相邻的两侧面间为圆弧面,另外,在两个接线螺钉(5)上分别卡装一复位弹簧(4),两复位弹簧(4)的另一端与底座(1)内的两侧板(2)弹性相接,因此当插头在插座中出现接触不良、插头易从插座中脱落时,可转动旋扭(15)以带动转动块(7)也转动,并且利用转动块(7)上处于其对角线上的任意一对圆弧面推动两导电片(9)位于插头内的一端向外侧移动,并使得复位弹簧(4)收缩,与此同时,两导电片(9)的另一端即与插座簧片相接触的一端将由其正常工作时的平行状态而变成向内侧倾斜的状态,这样将把插座内的两个簧片牢牢钳住,此时不仅导电片(9)与插座簧片的接触情况立即好转而成良好的电接触,而且由于插头两导电片(9)间的距离变小,使得插头也不会从插座上脱落下来。当需要将插头从插座上拔出时,反方向转动旋扭(15),使转动块(7)上的圆弧面不与导电片(9)相接触,而使转动块(7)上的平面与导电片(9)相接触,这样与插座簧片相接触的两导电片(9)的一端将重新变为平行状态,此时就可很容易地将插头从插座上拔出来。
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揭去上盖后俯视图;
图2是图1中将上盖盖上后的A-A剖视图。
其中:1底座,2侧板,3空腔,4复位弹簧,5接线螺钉,6定位轴,7转动块,8底板,9导电片,10上盖,11定位孔,12自攻螺钉,13通孔,14转动轴,15旋扭。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森全,未经张森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5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