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铣床动力进给器无效
申请号: | 95206186.4 | 申请日: | 1995-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214259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屏;杜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七一○七厂 |
主分类号: | B23Q5/00 | 分类号: | B23Q5/0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721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铣床 动力 进给 | ||
本实用新型属动力进给器制造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铣床动力进给器,在结构设计上为机械变速,其不足之处,结构复杂、成本高,故障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以小型机电相结合的铣床动力进给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用小型机电结合的产品替代复杂的铣床变速机构、本产品采用动力进给器作为运动源、把运动源传来的运动经过无级变速以后传给进给的执行机构。
本实用新型属机床附件,是一种机电结合型产品。动力进给器主要由减速、传动、离合等机械系统和交直流两用电机,无级变速等电路系统组成的机电结合性铣床最新附件,本产品可用于铣床X、Y、Z三个方向的动力进给,使丝杆的转速在0~140转/分无级变速。其结构方案:一种铣床动力进给器。传动齿轮(12)位于动力输出轴(1)的下端,电机(2)位于基座(14)上,其电机轴与传动齿轮(12)相啮合,离合器拔叉(7)位于动力输出轴(1)上,其拔叉杆与基座(14)连接,油杯(15)位于离合拔叉(7)上,离合弹簧(4)套在动力输出轴(1)上,其下端与油杯相触、上端通过垫片与离合器(5)中的下离合齿相触,下离合齿固定在动力输出轴(1)的上端,离合器(5)中的上离合齿固定在离合轴上,动力输出齿轮(6)固定在离合轴的上端,滚针轴承位于基座上盖内且位于滚针轴承的下方,动力输出齿轮(6)与伞齿轮相啮合,凸轮(10)通过空心轴与操纵手柄总成(8)连接,凸轮(10)的上端与离合拔叉(7)的底部相触、下部用于控制换向开关(11)的换向及断开,换向开关(11)固定在基座(14)上,电位器通过支架固定在基座(14)内,其电位器的轴穿过凸轮(10)中的孔及空心轴其轴端装有转速调节旋钮(9)。离合器拔叉(7)的底部装有滚轮,滚轮与凸轮(10)相触且受控于操纵手柄总成(8)及凸轮(10)的控制。油杯(15)由壳体及断面轴承构成。传动齿轮(12)为斜齿轮或直齿齿轮;电机(2)的轴上制有钭齿或直齿。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降低了铣床制造费用,使铣床的结构简单化,便于维修;二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三是极大地提高了加工需件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是铣床动力进给器外形图。
图2是铣床动力进给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铣床动力进给器电原理图。
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以叙述:
接通电源开关后转动操纵手枘8、凸轮10转动顶起离合拔叉7、同时接通换向开关11、此时电机2的转速通过传动齿轮12减速后传给动力输轴1、带动离合器5和动力输出齿轮6旋转,通过附件的连接把力矩传动给丝杆,旋转转速调节旋钮9就可使丝杆获得0~140转/分的转速。
本电原理图是用转换开关K3、K4,可控制硅SCR的控制电路来控制串激式电机无极变速和正反运转来达到电机工作状态的。在控制电路中改变电位器W1的阻值就可使电机获得0~14000转/分转速,开关K2为限位开关,可限制铣床X、Y、Z某一方的行程。
动力输出轴(1)的下端为传动齿轮(12)(斜齿轮或直齿轮),传动齿轮(12)与电机轴啮合(轴为斜齿或直齿结构),动力输出轴(1)上装有离合拔叉(7)、离合拔叉(7)位于基座(14)上,离合拔叉上装有油杯(15)(油杯由壳体及断面轴承构成),离合弹簧(4)套在动力输出轴(1)上,其下端与油杯相触,上端通过垫片与离合器(5)中的下离合齿相触,下离合齿固定在动力输出轴上,凸轮(10)通过空心轴与操纵手柄总成(8)连接,凸轮(10)上端部与离合拔叉(7)的底部相触、下部用于控制换向开关(11)的换向及断开,换向开关(11)固定在基座(14)上,离合器拔叉底部装有滚轮,滚轮与凸轮(10)相触且受控于操纵手柄总成及凸轮控制,电位器通过支架固定在基座(14)内,其电位器的轴穿过凸轮(10)中的孔及空心轴其轴端装有转速调节旋钮(9)。离合器(5)中的上离合器齿固定在离合轴上,动力输出齿轮(伞齿)(6)固定在离合上端,滚针轴承位于基座上盖的丝杆孔内,离合轴通过含油轴承而位于基座上盖内且位于滚针轴承的下方,动力轮(6)与伞齿轮相啮合,K5为快速按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七一○七厂,未经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七一○七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61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衣架
- 下一篇:能减小横向存放宽度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