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组矿热炉用出铁模无效
申请号: | 95206942.3 | 申请日: | 199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226991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15 |
发明(设计)人: | 姜洪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洪爽 |
主分类号: | B22D35/04 | 分类号: | B22D35/04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苏爱华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矿热炉用 出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组矿热炉用出铁模,是硅铁生产中的辅助性设备。
目前,国内外同行在浇铸工艺上大致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二次浇铸,二是直接浇铸,采用二次浇铸方法多见于3000KVA以上的矿热护,而3000KVA以下的矿热炉大都是直接浇铸。现行的矿热炉出铁模,由于锭模内没铸有凹槽即缓冲槽,因而会产生炉况不稳定,铁水的流量无法预测。若采用二次浇铸,铁水流量大则可,铁水流量小,则势必挤占了二次浇铸的时间,铁水将冷凝在铁水包里,使二次浇铸无法进行,由此便产生的部分浪费,铁水包维护费用的加大,工人劳动强度的增加。若采用一次性浇铸,铁水流量小则可,铁水流量大势必造成铁水四溅,铁模受到严重冲刷的局面,由此,产品受损,气孔大,胃瘤、外观质量差,冲塌铁模,烧坏铁车的事故时常发生。二是由于铁水温度高,铁水对铁模的冲刷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冲刷的速度是惊人的。三是一次性浇铸无法固定铁水的难关,铁口打开之后,铁车必颂反复移动,否则,将会烧坏铁模。移动铁车则整套铁模的中心部位几天之内便被铁水冲刷的下陷,随之而来的后果是铸锭起厚,成份偏析,产品底表面粉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控制铁水流量、耐高温,能消除胃瘤、气孔大的现象,并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一种矿热炉用出铁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单个出铁模底部铸有凹槽,并且在凹槽内镶嵌有炭质材料。
出铁模可放置在一组矿热炉的一端;
出铁模可放置在一组矿热炉的中间任意位置。
出铁模可放置在一组矿热炉的一端及中间任意位置;
炭质材料可为炭砖切割的砖片。
本实用新型消除了炉况不稳定导致的铁水流量大与小对铸锭的影响,铁水流量大时,缓冲槽能将急流而下的铁水缓解成具有一定宽度的铁水流,而后逞水平状态流入前面的出铁模内,铸成平整的铁锭;铁水流量小时,可随铸锭的前移而缓缓移动铁车,同样可保铸锭效果。缓冲槽在缓冲铁水冲刷铁模的同时,利用有限的空间长度,迅速降低了铁水温度,铁水从炉内流出,经过缓冲槽的缓冲过程,其温度可降低250℃左右,急据的降温效果,不仅缓解了铁水对铁模的冲刷,而且铁水缓缓前流过程,即是铁水均匀冷凝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彻底消除了胃瘤,气孔大的现象,铁的色泽光亮,密度好,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下面结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组铁模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单个出铁模[1]底部铸有凹槽[2],并且在凹槽[2]内镶嵌有炭质材料[3]。
出铁模[1]可放置在一组矿热炉的一端;
出铁模[1]可放置在一组矿热炉的中间任意位置。
出铁模[1]可放置在一组矿热炉的一端及中间任意位置;
炭质材料[3]可为炭砖切割的砖片。
将出铁模[1]放置到一组矿热炉的一端,浇铸时,铁水进入出铁模[1]后,缓解为宽度具有200mm的铁水流,而后逞水平状态流入前面的出铁模内,铸成平整的铁锭。铁水流量小时,可随铸锭的前移而缓缓移动铁车,同样可保铸锭效果。缓冲槽在缓解铁水冲刷出铁模的同时,利用有限的空间长度,降低了铁水温度,缓解了铁水对铁模的冲刷,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3000KVA以下矿热炉上使用,其效果优于二次浇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洪爽,未经姜洪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6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暖、烘衣、吹风燃气淋浴器
- 下一篇:轮式机动车通用磨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