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07031.6 | 申请日: | 199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21930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07 |
发明(设计)人: | 樊计生;任开林;李冀宁;张福铭;吴智怀;戴朝红;韩长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B33/02 | 分类号: | C10B33/02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洁 |
地址: | 1000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焦装置,属于导焦车的一部分,用于为从焦炉中推出的红热状焦炭导向,使其装入接焦火车的车斗中。
现有技术中的导焦装置如图4、5所示,主要由上导轨1、吊辊2、导焦栅3、液压驱动机构4、导焦槽5、支承导向装置6组成,安装在导焦车的车体8上。导焦栅3是由H型钢栅架和波纹板栅板焊接而成的下开口框架,通过其上部的吊辊2吊挂在上导轨1上。导焦槽5处于导焦栅3的开口之间,通过销轴7与导焦栅3下端的长孔相联接。销轴7与长孔之间的间隙X,使导焦槽5可以相对于导焦栅3上下移动。导焦槽5支承在由导轨和支承滚轮构成的支承导向装置6上。液压驱动机构4驱动导焦装置相对于焦炉出焦口9前进后退。由于上导轨1与下部支承导向装置6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当导焦栅3受热膨胀时,间隙X使导焦栅3有自由变形的空间。同时间隙X的存在,使得上导轨1和吊辊2只承受导焦栅3的重量,而导焦槽5和焦炭的重量由导向支承装置6承受。但间隙X不可能无限大,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加工精度和使用一段后的自然沉降等原因,使间隙X减小或完全不存在。这样在连续出焦,导焦栅3受热膨胀时,膨胀量无法吸收,导焦装置就会卡死在上导轨1和支承导向装置6之间无法移动。必须将其冷却一段后才能运行,影响焦炉正常生产。同时卡阻常常导致设备的损坏,增加了维修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受热膨胀影响的导焦装置,以保证导焦车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将导焦槽与导焦栅固连,构成一刚性箱形结构,在导焦槽下面的导焦车车体上安装有一由液压缸驱动其升降的液压支承装置,出焦时支承在导焦槽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导焦槽与导焦栅共同构成的刚性箱形结构提高了导焦装置的整体刚度,减小了侧向摆动量及变形;2、采用出焦时支承、不出焦时复位的液压支承装置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刚性支承装置,彻底消除了热膨胀造成的卡阻现象,使导焦车能够连续正常地运行;3、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维修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向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导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部放大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由图1、2可知,本实用新型导焦装置主要由上导轨1、吊辊2、导焦栅3、液压驱动机构4、导焦槽5、液压支承装置6和导向机构7组成,安装在导焦车车体8上。导焦栅3是由H型钢栅架3a和平钢板栅板3b焊接而成的下开口框架。导焦槽5通过螺栓固连于栅架3a的纵向H型钢,与导焦栅3构成一刚性箱形结构。导焦栅3的上端通过吊辊2吊挂在上导轨1上。液压驱动机构4驱动由导焦栅3和导焦槽5构成的箱形结构相对于焦炉出焦口9前进后退。液压支承装置6由摆动液压缸6a、连杆6b和支承轮6c组成,安装于导焦槽5下面导焦车车体8上。摆动液压缸6a带动连杆6b动作,使安装于连杆6b上的支承轮6c升降,支承在导焦槽5的底部或复位。
在导焦槽5与导焦车车体8之间有一导向机构7,如图3所示,由三根导轨7b和三个导轮7a构成。导焦槽5底部由接近焦炉出焦口9的前端向后顺序安装一个上导轮7a和一根上导轨7b,该上导轮7a伸入到安装于导焦车车体8上液压支承装置6两侧的两根平行的下导轨7b之间,而上导轨7b处于安装在导焦车车体8上两平行下导轨7b后部的两下导轮7a之间。由于导轮7a的轴线是垂直设置的,可以相对于导轨7b上下移动,因此导向装置7只起导向作用,防止导焦装置倾翻,而不会出现因膨胀造成的卡阻现象。
出焦时,液压驱动机构4,驱动该导焦装置前进,使导焦栅3贴紧焦炉出焦口9。液压支承装置6的摆动液压缸6a带动连杆6b动作,使支承轮6c上升,支承在导焦槽5底部导向装置7的上导轨7b上,担负导焦槽5内焦炭的重量。此时,若导焦栅3受热后的膨胀量过大,使液压支承装置6的摆动液压缸6a的负载大于正常出焦的额定负载值,则液压系统溢流,支承轮6c相应回缩,让出膨胀空间,对设备起保护作用。出焦后,液压支承装置6下降,让出导向装置7的运行空间,导焦装置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未经冶金工业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7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回血皮下埋藏灌注器
- 下一篇:冶金高炉四通球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