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95207841.4 | 申请日: | 1995-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21391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润昌;李智石;梁锦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陶瓷设备配件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1/10 | 分类号: | F23D11/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温昌霖 |
地址: | 52803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柴油直接喷进燃烧区的燃烧器。
现有工业窑炉用的燃烧器,较常用的一种是利用低压空气从燃油旁侧喷出,一方面对燃油进行雾化,另一方面起助燃作用。但这样的低压空气喷咀,若空气压力太低,则不利于燃油的雾化;当空气压力过高时,虽然雾化效果好,但又不利于燃油的燃烧。为此,人们多方改进喷咀,效果仍不理想,有的甚至采用机械雾化与低压空气雾化相结合的复合式喷咀,但改善也不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雾化效果好、燃油燃烧充分、燃烧效率高的柴油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柴油燃烧器,包括喷油咀、进油接件及接通两者的进油通道,喷咀帽、进风接件及接通两者的雾化风通道,内孔装喷咀帽和喷油咀的喷咀座,在喷咀座的前部还有一助燃风室,喷咀座位于助燃风室的中心,喷咀座前端围绕油雾通道四周有助燃风通道。当由燃油泵压送来的燃油经进油通道由喷油咀喷出,从雾化风通道出来的高压空气将燃油雾化并由油雾通道喷出,低压的助燃空气进入助燃风室,从助燃风通道喷出,使雾化和助燃相分离,互不干扰。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可根据不同燃油而采用不同的雾化风压;
2、助燃风室足够大,风压亦可调节,使燃烧的效果达到最佳;
3、对燃油的雾化效果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K向局部视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参照图1,本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进油接件9与进风接件8螺纹连接,进风接件8再紧固于喷咀座7上,而喷咀座7固定于一园形空腔上,空腔有进风孔,构成助燃风室3,喷咀座7位于助燃风室3的中心。喷咀座7内孔装有喷咀帽10和喷油咀4,喷咀座4与进油接件9之间由进油通道1连通,喷咀帽10与进风接件8之间由雾化风通道2连通。由于喷咀帽10套接于喷油咀4外,因而雾化风通道2套于进油通道1外。
与喷油咀4套接的喷咀帽10出口端部呈截顶锥形,而喷油咀4的出口端为锥形,两者之间构成雾化用的锥形空隙,而喷油咀4的外表面有6扇螺旋形导流翼11(如图2图3所示)。
当燃油经进油通道1进入喷油咀4,并由端部的小孔喷出时(油压小于0.12Mpa),从雾化风道通2送入的高压空气(压力19.6-24.5Kpa)进入喷咀帽10,经螺旋形导流翼11产生螺旋形雾化风,与小孔处的燃油撞击,将燃油打成微粒,从锥形空隙喷出,在油雾通道6形成锥形状油雾;与此同时,助燃风(风压4.9-7.8Kpa)进入助燃风室3,并由围绕油雾通道6的6个助烧风通道5喷出,起助烧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雾化风和助燃风分离,使燃油的雾化和助燃效果达到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陶瓷设备配件分公司,未经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陶瓷设备配件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7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无菌输液(血)气体袋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交流稳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