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煤煤粉仓内氧和一氧化碳自动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08398.1 | 申请日: | 199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378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16 |
发明(设计)人: | 田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光祜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煤 煤粉仓内氧 一氧化碳 自动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检测装置领域。主要适用于含有高粉尘气体中的气体成分自动检测,特别适用于高炉喷吹烟煤煤粉仓内O2和CO浓度的自动检测。
在高炉喷吹烟煤工艺中,最关键的安全措施是引用热风炉废气、高温烟气、氮气对喷煤系统进行惰化,以降低气氛中含氧量,防止烟煤发生自燃与爆炸。为使操作人员及时了解惰化程度,必须对系统中气氛的O2含量进行在线分析。另外在系统中某些容易停留与积存煤粉的部位如煤粉仓、布袋等容易发生自燃。煤粉自燃最灵敏的信号是产生CO,因此需要对这些部位的微量CO产生量进行连续检测。
上述分析检测的难点在于取样点为高湿度、高粉尘环境,因此国内外应用的分析装置在取样和预处理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以使样品气达到干燥无尘状态,并以稳定的流量送入分析仪器,满足分析仪器的严格要求。
日本横河公司在“MITAKA INSTRUMENT”说明书中提供了一种高炉喷煤煤粉仓内气体自动检测装置。该装置由取样探头、预处理系统、分析单元、时间控制单元组成。该装置采用一个抽气泵抽取样品气,一旦气泵发生故障时,检测则停止,故安全系数小;对样品气净化采用三级过滤;在预处理系统中采用水封式调压筒对样品气进行稳压,该稳压方式效果不佳。另外,该装置只能进行单参数测量(即只测O2或只测CO),如在煤粉仓内要求同时测O2和CO两个参数时,则需两套装置,加大了投资;再者,该装置的时间控制单元采用继电器组合方式,其结构复杂,元件较多,抗干扰能力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设计合理,功能完善,适合高炉喷吹烟煤安全监测且能同时检测O2和CO两个参数的烟煤煤粉仓内氧和一氧化碳自动检测装置。
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仍由取样装置、预处理系统、分析单元、记录报警和程序控制单元组成,其主要技术特征或技术方案如下:
1、取样装置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带有过滤器的取样探头。另外,取样探头过滤器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取样后用氮气反吹清洗。
2、在预处理系统中采用两个并联的抽气泵,以便轮流工作。
3、根据取样点高粉尘的工况特点,对样品气的净化采用四级过滤除尘,即探头过滤器、筒形过滤器、膜式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
取样探头直接安装于煤粉仓内,接触高浓度粉尘,为第一级过滤,筒形过滤器放在取样探头后边和抽气泵之前,为第二级过滤,膜式过滤器放在电子致冷器与气体稳压器之间,为第三级过滤,精密过滤器放在浮子流量计与氧气分析仪和一氧化碳分析仪之间,为第四过滤。
4、在整个喷煤系统中,煤粉仓内的气体含水蒸汽相对较低,且不含机械水。根据这一工况条件,对样品气的脱湿处理进行简化,即省略了一般预处理系统中常用的汽水分离器,而使用了一台两级串联气路的电子致冷器,对样品气进行冷却脱湿。
5、在样品气稳压稳流方面采取了独特设计,膜式过滤器后设有高性能气体稳压器,再配合针形阀调节流量,使样品气达到稳压稳流。
6、分析单元配备两台分析仪,一台分析氧,另一台分析一氧化碳。
7、控制单元采用了先进可靠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8、采用零点气钢瓶和标准气钢瓶对分析仪进行定期标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一套分析装置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探头,可以对两个或多个取样点进行巡回取样。
2、由于采用了两个抽气泵轮流工作,保证了气体分析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即使一个泵出现故障或损坏需更换或维修时,也不影响整个系统连续运转。
3、对样品气的净化处理采用了四级过滤除尘,保证了进入分析仪器的样品气达到超净要求,有效地延长了仪器工作周期。由于各级过滤器设计的体积精巧,既保证了过滤效果又不延长分析滞后时间。
4、在预处理系统中,由于省略了汽水分离器,只采用电子致冷器,简化了脱湿过程。样品气在电子致冷器中经串联气路受到两级冷却,温度在1℃左右,除掉冷凝水,得到彻底干燥,送入分析仪。该设计缩短了气路,减少了阻力,提高了仪器响应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未经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83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