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尾气热水循环采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08486.4 | 申请日: | 199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24111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10 |
发明(设计)人: | 徐青松;王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青松;王兴林 |
主分类号: | B60H1/18 | 分类号: | B60H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3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尾气 热水 循环 采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机动车采暖装置,尤其是机动车尾气热水循环采暖装置。
目前公知的机动车采暖装置,大多采用暖风机,豪华型车采用空调设备。但在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暖风机不能满足大中型客车以及货车的取暖要求。空调设备由于造价高,能耗大,不能普及使用。北方大中型机动车,尤其是客车普遍采用排气管散热器,安装在车厢地板上取暖,但这种装置的缺点很多,诸如:散热效果不好,局部温度过高,经常发生烤坏车上及旅客物品的事件,火灾隐患严重,特别是因连接不严经常发生尾气泄漏,危及司乘人员及旅客的人身健康与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推出一种安全、舒适、方便、有利于司乘人员及旅客身心健康的采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冷轧钢板及管材焊接加工成锅炉。上端连接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下端连接排气管及消音器。锅炉里的上烟室、下烟室中间由加热管相连,周围形成水套。尾气通过上烟室、加热管、下烟室加热水套中的水,水在重度差的作用下,通过出水口经上水管进入车厢内的散热器,散热后的水通过下水管流回锅炉再加热。这样发动机的尾气热量通过锅炉中的水,散发到车厢内,从而达到采暖的目的。为了使采暖系统中保持所需的水量,在高于上水管处装一储水箱,通过立管连接在下水管上。储水箱上装有带排气孔的加水孔盖,既能防止储水箱中水溅出,又有利于系统中气体的有效排出。为了解决系统中的气阻问题,有利于水的循环,在上水管的最高处安装一跑风管,为防止跑风管中热水溢出,跑风管出口端通入储水箱上部。为防止车辆长途行驶或上坡时系统中水的沸腾和调节温度,在锅炉外侧装设旁路烟管,旁路烟管处装设调节门,由调节门控制尾气通过锅炉或通过旁路烟管,用以调节系统中的水温。调节门的操作是通过调节门拉杆和钢丝拉索来实现的。为增加水循环的重度差和沉降水中的污物,锅炉下部有储水室。根据系统所需,在下水管和储水室底部分别装有放水阀。
通过上述方案制成的机动车尾气热水循环采暖装置,具有效率高,不额外消耗能源,可调节温度,造价低,没有火灾隐患,有利于司乘人员及旅客的健康与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锅炉侧面、剖面示意图
实施例:参照图1在发动机(1)排气歧管(4)的下方拆开原车排气管(15)的连接法兰盘(2),锅炉(13)上端与排气歧管(4)用法兰盘(2)连接紧固。锅炉(13)下端同样用法兰盘(2)与排气管(15)连接紧固。锅炉(13)出水口(21)连接上水管(11),上水管(11)高度在车窗下沿处,上水管(11)连接散热器(10),散热器(10)采用标准钢串片散热器,散热器(10)回水连接下水管(14),下水管(14)连接在锅炉(13)的进水口(26)上,在下水管(14)最低处和锅炉储水室(25)下面分别装设放水阀(9),在下水管(14)上用立管(5)连接储水箱(6),储水箱(6)的加水口(7)与大气相通,储水箱(6)的安装高度超过上水管(11)0.5米以上,上水管(11)上装设跑风管(8),跑风管(8)出口插入储水箱(6)上部,锅炉(13)上装有控制温度用的调节门拉杆(12),调节门拉杆(12)用钢丝拉索(3)在驾驶室内操作。发动机的尾气由排气歧管(4)经过锅炉(13)、排气管(15)、消音器(16)排出。锅炉(13)用2mm厚的冷轧钢板焊成,上烟室(19)和下烟室(24)及中间加热管(20)的周围形成水套(22),加热管(20)焊接在隔板(18)上,出水口(21)在水套(22)的最高处,储水室(25)连接在水套(22)的最低处,储水室(25)下面装设放水阀(9)和进水口(26),在上烟室(19)和下烟室(24)之间的外侧,装与原车排气管直径相同的旁路烟管(23),旁路烟管(23)与上烟室(19)间装设控制尾气流向的调节门(17),调节门(17)由调节门拉杆(12)连动,加热管(20)采用内径20mm钢管,其内径相加总截面积应大于原排气管(15)的内径截面积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青松;王兴林,未经徐青松;王兴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84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