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夜间明灯会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5208892.4 | 申请日: | 199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22642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陶蕙英;黄守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守学 |
主分类号: | B60Q1/26 | 分类号: | B60Q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849***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夜间 明灯 会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偏振驾驶镜、前照灯偏振镜及自动切换装置组成的实现汽车夜间明灯会车的照明系统。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车祸的次数、死亡伤残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不断增加。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因车祸死亡70万人,伤残1000万人至1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1993年4月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其中三分之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情况如附表所示,平均每天有180人死亡于车祸,每万台车年亡人率为日本的35.7倍,为美国的30倍,英国的24.8倍,法国的14倍。车祸已成为和平时期最大社会公害。
夜间交通事故率为白天2~2.5倍,夜间不利因素有:
(1)夜间光线差,照明不良,降低了驾驶员的视觉功能。
(2)危害性眩光(生理眩光)使驾驶员感到刺眼,视力下降。恢复到安全视力的时间是10秒左右。造成盲目行车150米左右。
(3)交通法规的局限性。《中华人民共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关于机动车会车的规定是“夜间在没有路灯或照明不良的道路上,须距对面来车在150米以外互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遇对方车不关闭远光灯时,应即减速并连续用远、近光变换开关,示意对方关闭远光灯”。若关闭远光灯,则用近光灯照明最远30米,小于制动停车距离。若不闭远光灯或用远、近光交替,则使对面来车的驾驶员造成视觉危害,发生车祸几率更大。驾驶员视觉所获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80%以上。夜间行车的恶劣视觉条件是产生夜间车祸的主要原因。
已有的技术方案将偏振镜固定于汽车前大灯罩上,人造偏振片贴于汽车驾驶室前窗上,虽然在会车时能解决晃眼问题,但在正常行车时,则因偏振镜、偏振片减弱灯光强度50%以上,而始终没能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动车照明系统,该系统具有自然光与偏振光两种光源自动切换的功能:夜间正常行驶时用普通的自然光照明;当夜间会车时,自动变换为偏振光照明,与司机配戴的两用驾驶套镜配合,实现开远光灯明灯会车不晃眼,以减少夜间车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利用偏振镜2使前照灯1出射的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且使其振动面与竖直方向成45°角,该线偏振光振动面刚好与偏振驾驶镜3透光轴正交,光不能透过,即前照光1直射光不能射入司机眼4中。会车完毕,前照灯偏振镜2自动复位,恢复自然光照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夜间明灯会车照明系统整体结构原理图
图2(a)是图1中偏振驾驶镜3的外形图(一用的)
图2(b)是图1中偏振驾驶镜3的外形图(二用的)
图3(a)是图1中自动切换装置5的电路原理图
图3(b)是图3(a)中光电传感器6的构造图
图3(c)是图3(a)中电磁铁8的构造图
一种实施例的构造特性如下:
前照灯1前面加一个透光轴与竖直成45°角的人造偏振镜2,该偏振镜由自动切换装置5控制,当对面来车距离150米时(该距离可根据需要适当调定),自动切换装置5将人造偏振镜2自动拉到前照灯1的前面,使出射的灯光为线偏振光。驾驶员配戴偏振驾驶镜3,其透光轴与竖直成45°角、与偏振镜2透光轴垂直。白光双片正交透光率为0.1~1%,驾驶员的眼睛4看不到由前照灯1直接射来的光线,实现看灯不晃眼。人造偏振片单层平均透过率达42~45%,会车时相对两车开着加偏振镜2的4个大灯照亮路面,路面照度达单车开灯行驶时的90%,能满足正常驾驶观察的要求。会车完毕后,自动切换装置5将前照灯偏振镜2自动推向一侧,恢复自然光照明,不需驾驶员操作。夜间行车视场光强在会车与单车行驶时基本相同,无明暗突变,减少危害性眩光,保持驾驶员良好的视力,安全行车。
偏振驾驶镜3有单层结构与双层结构两种:图2(a)为单层结构,与普通眼镜形式相同,但其镜片用人造偏振片作成;图2(b)为双层结构,外层镜片由人造偏振片作成,内层镜片可根据驾驶员的需要选择任意镜片或不加镜片。双层作用是会车时将外层镜片放下来,会车完毕可擎上去。
自动切换装置5如1图3(a)、(b)、(c)所示。由光电传感器6、光控开关电路7、电磁铁8及杠杆机构9组成。传感器6如图3(b)所示,硫化镉光敏电阻cds置于喇叭筒形塑料底座中,为接受对面车来的平行光在cds前加一个凸透镜,使cds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在塑料底座喇叭筒处侧面开有豁口,以便接受对面车开近时从前侧方向射来的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守学,未经黄守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88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