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窑尾烟气冷却器无效
申请号: | 95209316.2 | 申请日: | 199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22886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3-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惇;何基堤;李福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7B1/10 | 分类号: | F27B1/10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7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冷却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型干法水泥窑窑尾烟气处理并能进行综合利用的窑尾烟气冷却器。
干法水泥窑窑尾烟气一般温度为320-380℃,在进入窑尾风机和收尘器之前必须将烟气温度冷却至150℃以下,否则将会造成设备的损坏,目前,该烟气的冷却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增湿塔进行增湿降温,另一种是采用冷却排管散热,前者需要大型的设备和喷水装置,造价较高,后者要求散热面积大,也需要配置外型结构大的设备,此外,上述设备把大量的热量排放于空气中,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避免上述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余热并具有除尘功能的窑尾烟气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由如下的方案来实现:具有一塔体18,塔体上端设有热烟气进口1,塔体内安设有排管4,排管外配置冷却装置,在排管4的出口端联接一旋流式收尘器,并配置辅助风机12,旋流式收尘器的下端分设烟气出口16和物料出口17。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冷却装置可以为水冷却装置、气冷却装置或水-气冷却装置。
根据上述方案,工作时,窑尾排出的高温烟气由烟气进口1进入冷却器内,经由塔体上方气室2流入排管4,在冷却装置的作用下,与冷却介质(水、气)进行热交换,热烟气在排管内被充分的吸热冷却,温度下降至150℃以下,而此时,冷却装置中的介质则在流动中不断吸热被加热成热水或热气,排出后供生产或生活之用,同时,冷却后的烟气继续流动并进入旋流式收尘器,在辅助风机12的作用下,一部分烟气沿周向通道被抽出,又从切向喷口高速喷入,使收尘器内的整个烟气被抽出和高速喷射的气流所带动,形成旋流,使含尘烟气中相当部分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向被分离出来,从物料出口17排出,而经初步净化后的烟气则由烟气出口16向外排出,进入下一级除尘过程。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1、对排管采用了强化冷却方式,提高了冷却器的热交换效率,使整机结构趋向紧凑和小型化;2、经由冷却装置产生和提供热水热气,充分利用了废烟气中的余热,具有节能功效;3、在冷却器的下部设置了旋流式收尘器,具有较高的收尘率,这不仅使烟气冷却器增加了一个新的功能,而且也为下一级袋除尘创造了良好的工况,从而提高整个设备的除尘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及水流方向。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具有一筒状塔体18,塔体顶端开设有热烟气进口1,塔体上部有气室2,气室中安设有布风装置3,以使烟风在塔体内分布均匀,避免产生积灰堵塞的现象,在塔体内气室2的下方安设有直通型的排管4,各排管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排管两端设有封盖,使排管外侧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在塔体的两侧开设有进水接头9与热水接头10,并与该密封空间相连通,为防止水流的短路,在排管之间的空间内还可安设挡板8,构成水冷却装置,另外,根据需要,也可将水冷却装置的密封空间进行分隔,在排管外上段设置一气冷却装置,这样,可为生产提供200℃左右的热空气,气冷却装置包括有进气接头6、热空气接头7和排管间所设置的挡板8,气、水冷却装置由横向隔板5密封隔离,其各自的空间大小可按水、气介质的换热比例和需求进行设定,在排管4的烟气出口端联接有一旋流式收尘器,其结构为:具有一与塔体18相联接的壳体19,壳体下联锥形灰斗20,在壳体上方设有蜗壳状的周向通道11,与辅助风机12的抽入端相连通,在周向通道11的下方设置有顺抽风通道方向的切向喷口13,该切向喷口的输入端与辅助风机12的排气端相连通,在壳体的中部上方还安装有一带锥部的分隔体14,在锥形灰斗20内安设有锥形内套15,锥形内套周向均布涡旋形叶片21并相应开设气流通道,锥形内套15与锥形灰斗的内壁相隔一间距,用以沉降汇集粉尘物料,其下端与物料出口17相接,锥形隔套15的内侧空间则与烟气出口16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未经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9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臂部移动性抬高架
- 下一篇:储能联锁碰击式电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