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人孔密封塞无效
申请号: | 95209544.0 | 申请日: | 1995-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1271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人;廖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2B37/02 | 分类号: | F22B37/0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水俤 |
地址: | 430074***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发生器 密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式堵孔塞,具体说是一种蒸汽发生器入孔密封塞。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检修时,为防止蒸汽发生器水室内主管道堵板泄漏或疏水管塞子脱落使反应堆坑中的换料水从蒸汽发生器入孔泄出,避免环境污染和危害检修人员,需用一种堵孔塞将入孔迅速堵住。法国专利FR2617572公开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入孔的堵孔塞。它包括一个可充气膨胀的紧贴在入孔周围的外壳和一个设在外壳内通过瓶口控制器为外壳充气的气瓶,在外壳内还设有一根纵贯外壳两端的输水管,它与设在外壳头部的疏水阀连接,外壳的头部还设有充、排气阀,用于外接气源或排出外壳内的气体。其缺点是堵孔塞充气后不仅有径向变形,而且有纵向变形,使其密封的有效压力范围小;输水管尾部无疏水导管和疏水球,密封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入孔时,无法将蒸汽发生器水室底部的积水排出;堵孔塞与入孔无固定装置,当堵孔塞发生意外漏气时,堵孔塞可能从蒸汽发生器入孔中滑出掉在地上而损坏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有效压力范围大、能将蒸汽发生器水室底部积水排出、保证设备安全的蒸汽发生器入孔密封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入孔密封塞,它包括一个可充气膨胀能紧贴在入孔周围而堵住入孔的外壳和一个设在外壳内通过瓶口钢瓶角阀控制能为外壳充气的压缩空气钢瓶,在外壳内设有纵贯外壳两端的输水管,它与设在外壳头部的疏水阀连接,外壳的头部设有充、排气阀,用于外接气源或排出外壳内的气体,除此之外,在外壳内还设有三根对称布置的与外壳两端固定连接的纵向拉杆,在输水管的尾端接有疏水导管,其尾端设有疏水球,外壳的头部还设有安装手柄,安装手柄上连有带入孔模拟螺栓的铐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增设了三根纵向拉杆,使密封塞充气工作时只能产生径向膨胀,这样可使其所需的密封压力下限降低。它具有较大的有效密封压力范围;输水管尾端连有疏水导管和疏水球,可置于蒸汽发生器水室底部,利用外部吸尘器可将水室底部中的积水排出;堵孔塞头部设有安装手柄并连有带入孔模拟螺栓的铐链,入孔模拟螺栓可拧在蒸汽发生器的入孔螺孔内,当密封塞内空气放光后,密封塞仍可栓在模拟螺栓上,不致掉在地上而损坏其头部所设的阀门、压力表等部件,保证了设备安全。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图2的B-B向视图;
图4为图2的C-C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的E向视图。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蒸汽发生器入孔密封塞,它包括一个可充气膨胀以紧贴在入孔周围而堵住入孔的外壳50和一个设在设在外壳50内通过瓶口钢瓶角阀29控制能为外壳50充气的自备气源-压缩空气钢瓶5,在外壳50内设有纵贯外壳50两端的输水钢管20,它与设在外壳50头部的疏水阀49连接,外壳50的头部设有充、排气阀44,用于外接气源或排出外壳50内的气体,除此之外,外壳50内还设有三根对称布置的与外壳50两端固定连接的纵向拉杆4,在输水钢管20的尾端接有疏水导管14和疏水球12,外壳50的头部还设有安装手柄32,安装手柄32上连有两根带入孔模拟螺栓52的铐链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动力运行研究所,未经核动力运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9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