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及对流式冷暖风机无效
申请号: | 95209710.9 | 申请日: | 1995-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236097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9-25 |
发明(设计)人: | 叶培华;金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家用电器工业公司科研厂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000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离子 发生器 对流 冷暖 风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调节空气用的对流式冷暖机械。
对流式冷暖风机主要适用于冬夏两季,冬季用来取暖,夏季用来吹凉,其主要的构成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机壳内安装有电热装置、电机以及由电机直接带动的扇叶,电机和扇叶被安装在蜗壳内用于排风,机壳的上部还设置有电路调控开关等。由于使用对流式冷暖风机容易造成室内的空气混浊,特别是在冬季取暖使用时,门窗的紧闭将会造成室内空气混浊的程度更烈,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一般在这种对流式冷暖风机上没有负离子发生装置,往往人们需要专门配置一只带有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空气清新器,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费用支出,而且对使用者而言使用也不甚方便,并且它还降低了对流式冷暖风机的使用效果。另外现有的包括市场上已公开销售的这些空气清新器上安装的负离子发生器,其负离子的发生效果较差,究其原因是形成电晕区的正负电极结构不合理,不利于空气分子的电离,而且往往这些正负电极的结构较为复杂,并多使用交流电源,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的对流式冷暖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有机壳,电热装置及通风扇,在通风扇的蜗壳内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它们通过导线分别连接于负离子发生器的高压发生器正负输出端子上。
所述的高压发生器被固定安置在机壳内紧邻通风扇的位置上。上述高压发生器由16级倍压整流电路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电极板上接有放电针,在放电针的周围开设有均等的孔,在正电极板上对应地设置有圆孔,且该圆孔是对应于负电极板上的放电针而均等地设置。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负离子发生器正电极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电极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负离子发生器的正负电极板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负离子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对流式冷暖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负离子发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图1-图3,选用两块正方形的铜箔板组成正电极板1和负电极板2,在负电极板2上开设有均等的25只孔3,该孔3的周围开设均布的36只细孔,在这36只细孔上分别装有36根放电针4。在正电极板1上对应于放电针4开设有36只圆孔5。上述正负电极板以相距一定的距离放置。负电极板2为负压区,用高压线引入高压发生器的负极。正电极板1为正压区,用普通绝缘线引入高压发生器的正极,正负电极板之间则形成了电晕区。图4,高压发生器采用16级倍压整流电路,其输出的高压直流负极C点接负电极板2,输出的d点接正电极板1,当开关K合上,交流电经16级倍压整流电路的倍压整流后产生3.5千伏至4.5千伏的高压电,这时两输出端相接的负电极板上的放电针与正电极板之间形成一非均匀的高压静电场,其电力线以放电针4为中心成幅射状,当放电针达到一定的电晕起始电压后,在放电针周围形成一电晕区,电晕区内气体被电离,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正离子很快被放电针吸收,而负离子和自由电子受静电子作用被驱正电极,从而使正电极板区含有大量的负离子。
图5-图6,对流式冷暖风机包括机壳6,机壳6内通过电热丝架7安装有发热用的电热丝13,并构成了电热装置,机壳6内还设置有通风扇8,通风扇的蜗壳9内安装有电机10及与电机轴相连的风叶11,上述构成了通风扇8。在蜗壳9内还用螺钉固定有负离子发生器的正负电极板1、2,在它们之间形成的电晕区在高压电的作用下产生负离子,在风叶11的作用下通过圆孔5散发出来,这些散发到空间中的负离子使人们产生了新鲜的空气感。在机壳6上还开设有通风栅孔以散发负离子。本实用新型将负离子发生器的高压发生器12固定在机壳6紧邻通风扇8的位置上,也可安置在机壳6内的其它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具有结构简单,负离子浓度高,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安全可靠等特点。安装有上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对流式冷暖风机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一机多用,提高使用效率,提高了负离子发生器的效率,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家用电器工业公司科研厂,未经浙江省家用电器工业公司科研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97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防爆三通切换装置的集装箱式气体供应和灌充设备
- 下一篇:自行车前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