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器无效
申请号: | 95210288.9 | 申请日: | 1995-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21166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01 |
发明(设计)人: | 罗先俊;王铣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兴业股份有限公司雷安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T4/08 | 分类号: | H01T4/0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游兰 |
地址: | 610017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馈电 避雷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雷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器。
雷电被视为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保护贵重电子设备免遭雷击已引起了极大重视。目前传统的天馈电子避雷器是采用氧化锌压敏电阻,气体放电二极管,以及双向二极管设计,其工作频率上限、频带宽度、插入损耗,以及驻波等指标均较差。中国专利91214741.5公开了一种基础避雷器,它包括由三段彼此螺纹连接的筒体形外壳,中段内有由两个相同盒体和盖板构成的腔体,每个盒体内紧固了一块相同的微带电路板,其上有三条微带,下面一条微带接地,微带上焊有一个电容和电感。该避雷器结构复杂、工作频率范围较窄,输入功率较低,插入损耗较大,且雷电通流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π型高通滤波网络,传输功率和工作频率高的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器。
本实用新型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器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两段由螺钉连接的同轴线、位于两段同轴线连接处的薄膜,与同轴线两端连接并与其形成腔体的端板,分别安装在两端板上,且伸入腔体中与同轴线内导体连接的同轴微带转换头,两段同轴线内导体通过薄膜套彼此套接,一般为螺纹连接,装于同轴线上带有接地片的两套筒,以及设置在套筒内,其两端分别与同轴线内导体和接地片连接的电感。其中同轴线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矩形等。端板与同轴线之间可用螺钉等连接,薄膜及薄膜套一般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本实用新型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器的工作过程是,两段同轴线与其间的薄膜构成结构电容C2,两彼此连接的同轴线内导体与连接处的薄膜套构成结构电容C1。套筒与电感之间构成结构电容C3和C4。同轴线、结构电容C1、C2、C3、C4和电感L1和L2构成π型高通滤波网络。使用时同轴微带转换接头的两端分别接天馈线和被保护的设备,两接地片分别接天馈地和设备地。工作时射频(RF)信号由同轴线进入,通过π型高通滤波网络到输出端输出。高通的高频损耗极小,低频端呈现阻带特征,雷电脉冲从同轴线进入时不能从射频端通过,只能从电感L1到地,从而保护了设备。
本实用新型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器优点在于最高传输功率可达100KW,插入损耗为0.2~0.5dB,最高工作频率可达8GHz,适用于各种通讯、电视雷达发机的避雷保护。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同轴型天馈电子避雷器包括由螺钉连接的两段同轴线1,位于连接处的薄膜2,与同轴线1两端连接并与其形成腔体的端板3,分别安装在两端板3上,且伸入腔体内与同轴线1的内导体4连接的同轴微带转换头5,两段同轴线1的内导体4通过薄膜套9螺纹连接,安装在同轴线1上带接地片6的套筒7,以及设置在套筒7内,其两端分别与同轴线1的内导体4和接地片6连接的电感8(即电路原理图中的L2、L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兴业股份有限公司雷安电子研究所,未经成都兴业股份有限公司雷安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02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