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串联式陶瓷多管除尘器无效
申请号: | 95210531.4 | 申请日: | 1995-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5144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正光 |
主分类号: | B04C5/26 | 分类号: | B04C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7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式 陶瓷 除尘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锅炉消烟除尘及粉尘回收用的二次除尘型串联式陶瓷多管除尘器,尤其是能将除尘效率提高到99%这一高度的高效除尘器。
目前,公知的除尘器已有几十种,仅干式旋风除尘器就有XLP、CLDY、XS、XZD/G、XQW、XSW、TD……等十余种。之所以产生诸多品种的除尘器,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不够理想。虽然这些除尘器除尘效率的设计指标均为90-95%,但是经过时间和实践的验证,热态除尘效率最高的XS-4B型的除尘效率也不过93%,最低者也就在80%左右。针对这种现状,设计院和厂家都做了很大努力,然而收效甚微。这里不排除制作如安装上存在的一些疏漏,然而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看到干式旋风除尘器的局限性:既干式旋风除尘器一次除尘只能除去90%的处于蜗壳内回旋半径外侧的烟尘颗粒及粉尘,而处于回旋半径内侧的10%的烟尘颗粒及粉尘则因含尘烟气行程过短,回旋半径小,离心力不够等原因,随净化烟气一道,经导风管和烟气出口排入烟道。
最近二年又兴起陶瓷多管式除尘器,企图通过若干旋风体并联为旋风体组来提高除尘效率,然而从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这种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也不过90%,看来,并联旋风体的陶瓷多管除尘器依然没有跳出干式旋风除尘器的窠臼。
现以附图2所示陶瓷多管除尘器的TD-4吨级除尘器为例进行说明:
在由顶板、侧板、底层隔板和角钢底座焊接的除尘箱体内,垂直平均分布着16个由导风管、旋风子和沉降管组成的陶瓷旋风体;旋风体沉降管出口内径与底层隔板切孔一致,外径与定位圈一致;中层和上层隔板切孔比其所在高度旋风子和导风管外径略大,并在切孔中焊接定位圈;三层隔板在水平方向将箱体分为排气室净化室和沉降室三部分;隔板周边与箱体焊在一起;隔板与旋风体之间的隙缝用耐火水泥与石棉绳封闭;箱体底坐坐落在角钢焊接而成的箱体底坐托盘上;托盘下方焊接着沉降方锥管和支架;沉降方锥管与集灰箱用螺栓连接;在侧板净化室中间开进口焊接进口法兰及内套,在顶板中间开出口并焊接出口法兰及内套。
这样的布局有以下几点缺点与不足:
1.企图通过并联旋风体来提高除尘效率,而没有看到干式旋风除尘器的局限性,既旋风式除尘器一次除尘只能除去含尘烟气中90%的处于蜗壳内回旋半径外侧的烟尘颗粒及粉尘;而处于蜗壳内回旋半径内侧的10%的烟尘颗粒及粉尘则随净化烟气一道,经排气室和烟道排入大气;
2.含尘烟气在除尘器中行程过短,不能充分地通过离心作用对烟气进行净化;
3.把烟气进口开在净化室侧板中央,只能在净化室内产生紊乱气流,这将降低烟气流速、增加烟气阻力,从而不能充分地进行烟气净化。
4.不能把隔板设计成矩形,(本型号除尘器10吨级和20吨级均为矩形隔板)它将不利于产生左旋环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串联式陶瓷多管除尘器,通过两个旋风体组串联的办法,使含尘烟气得到二次净化,从而使串联式陶瓷多管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提高到99%这样理想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将同吨级的陶瓷多管除尘器所需之若干旋风体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由一块共用内侧板串联在一起的一次除尘箱体和二次除尘箱体内,共用内侧板之通道既是一次除尘箱体烟气出口,又是二次除尘箱体烟气进口;两个除尘箱体各有各自的沉降方锥管和集灰箱;而两个自成体系的串联在一起的箱体又因共用内侧板的存在而形成阶梯状的箱体整体;阶梯状的箱体整体又坐落在阶梯状的箱体底坐托盘和支架上;阶梯状的箱体底坐托盘下面焊接着互不连通的两个沉降方锥管;方锥管出口法兰与集灰箱进口法兰用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正光,未经杨正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0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频信号发射接收装置
- 下一篇:通用多功能施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