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粒物料自卸车无效
申请号: | 95210772.4 | 申请日: | 1995-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18675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兆平;李华军;王安德;王云生;赵芳;沈文娟;康俐丽;徐太兵;胡大志;詹亚栋;李霞;刘小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江山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60P1/00 | 分类号: | B60P1/00 |
代理公司: | 襄樊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81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料 卸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粒物料自卸车。
现有技术中,运输粉粒物料(湿煤灰,湿煤粉等)一般都采用敝开式自卸车来完成,这种运输方式,在途中粉粒物料容易被吹散,泄漏而污染环境。冬季,特别是气温较低的寒冷地区,由于湿粉粒物料中含有一定水份,会将粉粒物料与罐体冻结在一起而卸不下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CN2112612U提供一种湿粉物料罐体刮料装置,它利用自卸汽车的废气加热及罐体内设一刮料机构,以解决冬季寒冷地区湿粉物料与罐体冻结在一起而卸不下来的运输问题。存在有如下不足:要求罐体加工精度高,废气加热对罐体腐蚀严重,损失发动机功率,为了充分利用废气热能取消了消声器,增大了噪音对环境的污染,刮料机构刚性较差,间隙大,刮料板易磨损,调整维修困难,剩灰率较高。
现有技术中运输粉粒物料自卸汽车的进料口盖装置与罐体之间用普通铰链结构联接,间隙大,粉粒物料在装入罐体时,容易从间隙中溅于进料口外,污染环境。现有技术中的运输粉粒物料罐体自卸汽车后盖装置与罐体后端面之间的锁紧密封是用手动进行的,由于运输自卸汽车工作环境恶劣,锈蚀后很难打开,操作极不方便,当端面密封圈磨损后,起不到锁紧密封作用,易导致粉粒物料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耐磨、耐腐,在冬季寒冷地区湿粉物料在运输过程中不易被冻结的、装料不易溅料、污染、后盖自动锁紧、密封的粉粒物料自卸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汽车底盘,可以举升的罐体、液压系统等组成粉粒物料自卸车。罐体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罐体内表面固定有塑料内衬,使罐体内形成一光滑面,并具有防冻结防粘连的功能。罐体上端有对称的两进料口盖组成一进料口,罐体和进料口盖由绕轴连接,绕轴与上盖开启油缸连接,进料口盖内有活动连接的溜板;在罐体进料口处设有可使溜板在此滑动的加强筋板。当进料口盖在油缸的作用下打开时,溜接接于罐体进料口处,自动形成漏斗状,解决了装料时的间隙漏料,保证装料能顺畅、干净地进入罐体,关闭进料口盖装置时,溜板在加强筋板上滑动,刮净落在罐口筋上的物料,并安放于加强筋之上。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罐体后端出料口处有与开启油缸铰链的后盖装置,起打开和关闭后盖的作用,出料口处还对称装有由液压锁、锁紧油缸组成的液压锁紧装置,液压锁紧装置与罐体铰接。液压锁挂勾可压在后盖装置端面上,以锁紧后盖。
如上所述的塑料内衬,可以为超高分子聚乙烯板,聚四氟乙烯板、复合板。
如上所述的进料口,为1~2个。
如上所述的液压装置均有汽车底盘上的液压操纵系统控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1的C向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图1中,1为汽车底盘,2为罐体,6为液压系统,11为举升罐12为后盖开启装置,7为后盖液压锁。
图2中,罐体2上端装有二个进料口,4为进料口盖,两进料口间装有上盖开启油缸15,罐体2后端装有后盖装置5、后盖开启装置12,7为后盖液压锁。
图3中,罐体2内表面装有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塑料内衬3,使罐体内形成一光滑面,在卸料时,罐体2举升至一定举升角,在重力作用下,湿的粉粒物料在这种具有防冻结、防粘连塑料内衬内能顺利卸尽,较容易、方便地解决了湿粉粒物料卸尽、冻结的问题。
图4中,罐体2上端有对称的两进料口盖4组成一进料口,罐体2和进料口盖4与绕轴9相接,绕轴9与上盖开启油缸连接,以靠液压自动打开进料口盖,进料口盖4固定有活动连接的溜板8,14为罐体加强筋,罐体加强筋14同时起支承溜板8的作用。油缸作用于绕轴转至图示双点画线位置,打开进料口盖装置,溜板8一端搭接于罐体2进料口,自动形成漏斗状,在油缸作用下绕轴带动进料口盖装置关闭,溜板8刮净加强筋14上的物料,支承于加强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江山机械厂,未经湖北江山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0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