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热尘冲蚀的省煤器无效
申请号: | 95211050.4 | 申请日: | 1995-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19427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轸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D1/02 | 分类号: | F22D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热 冲蚀 省煤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站锅炉省煤器,特别涉及一种抗热冲蚀磨损的省煤器。
电站锅炉省煤器管道是用20锅炉钢制造,管子总长度按机组的大小不同而异,以20万千瓦机组为例,总长度约50公里,一般用光管制造(即不加任何防护层)(参考:林宗虎、张永照,《锅炉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2),但是,在实际发电过程中,由于锅炉烟尘以较高速度冲刷管面,经过一段时间(20万千瓦机组2~3年)管道的某些局部会严重减薄而承受不住约10MPa的水压,引起刺穿泄漏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尤其是按我国的燃料政策要求锅炉燃用多灰分、高水分的劣质燃料,因此冲蚀磨损问题更大,这是一个火力发电厂普遍存在的问题。
据文献(赵明泉,《锅炉结构与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12),有些工厂采用盖瓦的方法,这虽然避免了上排管子的冲刷,但由于上排管距减小,使其后的气流加速,第二排以下的管子冲蚀更加严重,而且由于瓦盖的遮挡,削弱了上排管子的吸热作用,厂方对此持否定态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抗热尘冲蚀的省煤器,在现有省煤器蛇形管的冲蚀严重部位喷熔有一定厚度和形状的合金和陶瓷混合物薄层,从而提高了耐冲蚀磨损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在冲蚀严重的部位管道的上半表面(承热面)上喷熔以特种合金和陶瓷混合物薄层(≥0.5毫米),该合金陶瓷原材料是粉末,喷熔后与管道成冶金结合,不影响传热,其硬度在室温下是20锅炉钢的8倍,在450℃下是20锅炉钢的6倍。
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工艺过程如下:
1、按原设计图纸加工制成光管省煤器;
2、在冲蚀严重的管道部位上半部的受冲蚀面上制造0.5~2毫米厚的合金陶瓷层,具体步聚如下:
(1)以喷砂法彻底除去强化部位的氧化皮及污物;
(2)把粉末按比例配好并搅拌均匀,配比如下:
元素 镍(Ni) 铬(Cr) 铁(Fe) 碳(C) 硼(B) 硅(Si) 碳化钨(WC)
含量(%) 38~40 12~13 12~15 0.7~0.8 2~3 3~4 10~30
(3)把强化部分部位预热到200~300℃;
(4)以氧—乙炔喷涂(焊)柁把粉末喷熔到受冲蚀面上,制成耐冲蚀磨损面;
(5)检查验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蛇形管(1)的弯头(6)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蛇形管(1)与吊卡(2)相接触的部位(8)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A—A视图。
图5是B—B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作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2,3,本实用新型包括相连通的多排蛇形管(1),每排蛇形管(1)由吊卡(2)来固定,其两端配置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说的蛇形管(1)靠外包墙(5)的弯头(6)及其相连部分(7)、靠吊卡(2)部位(8)上分别喷熔有一层合金和陶瓷混合物薄层(9)、(10)。
参照图4,蛇形管(1)上半表面与水平方向成30°~150°的部位的合金和陶瓷混合物薄层(9)的厚度不低于0.5毫米,0~30°及150°~180 °部位的合金和陶瓷混合物薄层(9)厚度连续过渡至零。
参照图5,蛇形管(1)靠吊卡(2)的部位(8)上一周圈均配置有厚度不低于0.5毫米的合金和陶瓷混合物(1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不影响传热效率的前提下,寿命可提高一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1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