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11253.1 | 申请日: | 199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27666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22 |
发明(设计)人: | 尹福君;刘作孝;刘文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福君 |
主分类号: | E01B29/04 | 分类号: | E01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063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装置。
目前,常用的起重装置有许多种,如液压千斤顶,螺旋丝杠千斤顶,手拉葫芦等,它们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即有的装置在一定的工作场合很适用,而在某些特殊环境中就不太适用,例如:工人在维护铁路路基工作中,某段路基因种种原因常出现路基不平,影响列车正常运行,急需解决,处理这种情况时,工人必须把铁轨和枕木同时顶起来,往枕木下面填挤石碴,使路基恢复平整。此时所使用的专用工具大多是顶镐,这种设备虽能胜任工作,但容易出事故,因为:在维护路基时,铁路运输不能中断,列车照常行驶,工人有时刚把铁轨顶起,还未填平石碴,列车呼啸而来时,会来不急撤除顶镐,因顶镐距铁轨较近,本身又很高,其结果:轻者,飞驰的列车把顶镐撞跑,很可能伤着在场的工人,重者有可能造成列车脱轨,其后果不堪设想。据调查,上述情况时有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多种场合,尤其适用铁轨路基修复且使用方便安全的起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具有如下结构的起重装置而实现的,该起重装置包括油缸千斤顶或螺旋丝杠千斤顶,还包括一组可将所述千斤顶的水平移动变成垂直移动的连杆机构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托架;所述油缸千斤顶或螺旋丝杠千斤顶基本沿水平方向安装于所述连杆机构中,连杆机构由下支架,顶升架,挺杆,上支架,销轴组成;所述油缸千斤顶或螺旋丝杆千斤顶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上支架、下支架铰接,另一端与顶升架(3)铰接;所述挺杆一端与顶升架铰接,另一端与下支架铰接;所述上支架一端与顶升架铰接,另一端与下支架铰接。
本实用新型与前述的起重装置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自身高度低,起升高度大,使用时方便、安全,且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特别是应用于修复铁轨路基时,火车经过瞬间不用撤出,火车可安然通过,从而省时、省力,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起重装置的装配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其中去掉件8,件9、件1、件4并在件7处沿轴剖开。
图1和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油缸千斤顶6、托架1和由下支架2,顶升架3,挺杆4,上支架5,销轴7组成的连杆机构,其中油缸千斤顶6基本沿水平方向安装于连杆机构中,其右端通过销轴7与上支架5、下支架2铰接,其左端与顶升架3铰接;挺杆4两端分别与顶升架3和下支架2铰接;上支架5两端也分别与顶升架3和下支架2铰接。
为了在起升过程中能使要起升的物体与地面平行,在顶升架3左端和下支架左端分别铰接上支脚8和下支脚9。
参照图1,当工作时,操作油缸千斤顶6,油缸千斤顶6向左伸长,推动顶升架3转动,由此带动挺杆4运动,使上支架5与下支架2之间张开一定角度,下支架2的右端上移,油缸伸出100毫米,上、下支脚能张开400毫米左右,提升高度很大。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左端高度很低,在维修铁轨路基时,把上支脚8和下支脚9并拢后插入铁轨下面,按上述操作,铁轨被顶起,由于油缸千斤顶6基本沿水平方向安装,自身高度低,且距铁轨较远,施工中遇火车开过,不需撤出,只要把千斤顶6的放油阀拧开,此时千斤顶6带动顶升架5,挺杆4,使上支架5恢复原位,上、下支脚间不张开,火车可顺利通过。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灵敏度,即油缸一操作,起升架3能快速带动挺杆4和上支架5的运动,顶升架3上分别与挺杆4,上支架5,油缸千斤顶6铰接的三点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在高寒地区,油缸千斤顶可改用螺旋丝杠千斤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福君,未经尹福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1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