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积木式冷凝器无效
申请号: | 95211358.9 | 申请日: | 199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222892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3-20 |
发明(设计)人: | 余宗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宗宁 |
主分类号: | F28B3/00 | 分类号: | F28B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积木 冷凝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用于热交换的器械,特别是一种广泛用于化工、医药、化纤、造纸等行业的冷凝装置。
目前,常见的冷凝器有两种,一种是列管式冷凝器,它包括上封头,下封头,中间的器体,下封头上设置有进水管供冷却水流入,上封头上设置有出水管供冷却水流出,器体的下部壁上设置有进汽管供进汽用,而器体的上部壁上设置有排汽管供排汽用,器体内纵向排列有若干根列管供冷却水流通用,而器体内的折流板则使进汽在列管间流动时进行折弯流动以增加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果,以上列管式冷凝器的冷却水和进汽隔离各在自己的流道中流动,并通过中间的隔层传导进行换热,而另一种直淋混合式冷凝器是将冷却水与进汽在器体内进行淋水换热,与列管式冷凝器所不同的是在器体内没有纵向排列的列管,且冷却水进水管设置在上封头上,而下封头上设置有冷却水出水管,进汽与冷却水发生热交换后,部分被凝结成水液随冷却水从下部出水管中流出,其余进汽从上部排汽口排出,实现冷凝的目的。一般在化工、医药、化纤、造纸等行业应用的冷凝器,其所要降温冷凝的进汽往往带有腐蚀性介质,因此当进汽从进汽管进入器体内时,腐蚀介质的部分结晶首先将粘附于进汽管连接的器体内的周围,对于列管式冷凝器而言,靠近进汽管周围的列管外壁上将首先粘附这些腐蚀性介质的结晶体,而另外一部分腐蚀介质溶于凝结水中,从底侧部的凝结水管中随凝结水一起流出,流向三废处理系统。在腐蚀性介质随进汽一起流入冷凝器的过程看,由于进汽具有高速,因此在汽流的冲刷和腐蚀性介质腐蚀的双重作用下(用户实践表明)大约经过3个月的运行时间,有25-40%的列管被烂穿。而且带腐蚀性汽流通过最下面一块折流板上的钻孔与列管间的间隙而流入上面一层,使上面一层也受到腐蚀而烂掉。这种带有腐蚀性介质的进汽流对直淋式混合冷凝器起着相同的腐蚀作用。而一旦造成上述腐蚀性结果时,将会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和设备的使用效果,严重的将迫使企业停工检修,它不仅降低了冷凝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产品的使用成本,而且由于更换整个冷凝器,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对局部腐蚀进行拆卸更换,减少检修时间,增加使用寿命的积木式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上封头、下封头、器体以及器体内的折流板,在上封头和下封头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在器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有排汽管和进汽管,将器体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用隔板与上段隔开,上段的折流板上开设有直淋孔;进汽管位于下段器体上,其进汽通道通过器体外的连接管连接于上段器体,上段直淋下来的水通过隔板与下封头之间的列管而与出水管相通。
所述的上下两段器体通过法兰可拆地连接在一起,而连接于上下两段器体进汽通道的连接管也用法兰可拆地连接,以实现上下两段器体方便地连接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完成发明目的,它包括上封头、下封头,器体以及器体内的折流板和纵向排列的列管,在上封头和下封头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在器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排汽管和进汽管,所述的器体分为上下两段,各用一隔板相互隔开并在其中间形成隔离层,上下两段内的列管通过上述隔离层相连通,进汽管位于下段器体上,它的进汽通道通过器体外的连接管连接于上段器体。
上面所述的上下两段器体是通过法兰可拆地连接在一起,并在上段器体的隔板上方设置有凝结水排出口,连接于上下两段器体的进汽通道连接管也用法兰可拆地连接,以便于方便地装拆。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原有立式列管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积木式列管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积木式直淋混合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上封头101,下封头102,器体103,出水管104,进水管105,进汽管106,排汽管107,上法兰108,下法兰109,列管110,折流板111,凝结水出口112,腐蚀区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宗宁,未经余宗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13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