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囊式伞型结肠造瘘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95211827.0 | 申请日: | 1995-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374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东平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向红 |
地址: | 330006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式伞型 结肠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管类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结肠造瘘控制器。
长期以来,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一般均采用传统的Miles手术,术后最大缺点是在腹壁上人工建立一个永久性的结肠造瘘口,这给术后患者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痛苦。病人术后其粪便排出不能随意控制,主要依靠全天候携带人工肛门粪袋,粪便随时流入袋内,病人自行护理极为不便。
近年来,北京、天津等地有人设计出一些结肠造瘘控制装置,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如有些产品能控制排便,而同时也阻碍了肠腔内气体的排出;有些产品采用旧式粪袋的外垫圈固定在造瘘口处,保护造瘘外口肠管的功能差,易压迫及摩擦肠管而致出血、变形、甚至坏死;另外,还有的产品仅仅靠用穿线的方法将控制器固定在腹壁上,操作不方便,且两个主要部件之间固定不牢固,容易向腹腔内或外相互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结肠造瘘控制器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控制排便,且不防碍排气,可培养病人定时排便习惯,可保护造瘘口肠管不受压迫,且自行护理方便,可反复使用的结肠造瘘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该气囊式伞型结肠造瘘控制器包括管体、球形气囊、上端开口和球形气囊的注气口,管体为三腔二囊管,管体上端设有上端开口,球形气囊注气口和椭圆形气囊注气口,管体中段设有中央套管和固定螺钉,中央套管上设有伞形保护器,保护器两侧设有穿线孔,保护器内面设有海绵内层,伞形保护器下方设有球形气囊,球形气囊处的管体上设有进气孔,球形气囊下方设有椭圆形气囊,椭圆形气囊处的管体上设有进气孔,在球形气囊和椭圆形气囊之间的管体上设有排气孔,在管体的底端设有两个下端侧孔。
本实用新型的三腔二囊管体由硅胶制成,直径为1~1.5cm,长度为30~50cm。球形气囊由橡胶材料制成,最大注入气体量或注水量为60ml,插入肠腔内起完全阻塞粪便作用,另可起固定作用。椭圆形气囊最大注入量为40ml,可部分阻塞肠腔,防止粪便阻塞排气孔。穿线孔的作用是用绳线穿过此孔将保护器固定于腹壁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注气口采用单向活塞型。
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伞形结肠造瘘控制器能有效地控制排便,而不阻碍排气,有助于培养病人定时排便的习惯。本控制器既保留了原粪袋可用绳线固定在腹壁上的特点,又可以将固定螺丝旋紧在气囊管上而起到固定作用,保护造瘘口肠管不受压迫,减少并发症。因伞形保护器内壁附有海绵,故可减少粪液对瘘口周围皮肤的刺激。该控制器使用简便,病人容易掌握,自行护理方便,经冲洗干净后可反复使用,减少了医疗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该气囊式伞型结肠造瘘控制器的管体1为三腔二囊管,管体1上端设有上端开口8,气囊2的注气口9和气囊3的注气口14,管体1中段设有中央套管4和固定螺钉5,中央套管4上装有伞形保护器6,保护器6两侧设有穿线孔7,保护器6内面设有海绵内层12,伞形保护器6下方设有球形气囊2,气囊2处的管体1上设有进气孔15,气囊2下方设有椭圆形气囊3,气囊3处的管体1上设有进气孔13,在气囊2和气囊3之间的管体1上设有排气孔10,在管体1的底端设有两个下端侧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东平,未经陈东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1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底部检修装置
- 下一篇:外附式汽车电动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