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减震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5211879.3 | 申请日: | 1995-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27416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11 |
发明(设计)人: | 魏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新明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K3/02;B62K19/32;B62K21/14;B62J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2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减震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的减震方式,特别是三角架带有横杠的自行车,它包括普通车和变速自行车。
目前市场上的普通车(轻型车和载重车)除鞍坐和冲气胎外几呼没有减震装置。再例如《世界发明》第159期封三介绍的一种防震山地车,它是这样介绍的“这种全悬浮山地车能吸收崎岖山路造成的震动3.5英寸的后部悬置和获专利权的悬挂臂保证后部震动不影响传动装置,前叉也是设计成防震的”。这种车虽设计新颖,减震效果好,但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3.5英寸的后部悬置阻档了鞍坐支架较大辐度的随意升降。2、因车形的需要,使3.5英寸后部悬置的支点向前而鞍坐的支点向后,由于整车的受力点的改变,如果在道路崎岖且用力爬坡时,前后轮在震动过大的情况下必将引起前轮离地,重心向后而难以把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减震自行车,它能克服以上问题,有效的吸收道路不平带来的震动,并能给骑车人与自行车接触的三个部位,同时缓冲而达到此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采用3cm×0.3cm的弹簧钢板与一根减震器(以下称减震横杠)的两端用活结相连制成自行车的三角架,前叉的轴承支架制成偏园形,偏的一面与三角架前端的弹簧钢板用螺丝锁紧,三角架的顶端(也就是连结中轴处)制成”形,中轴架固定在“”形压铁上与三角架的“”形相吻合用螺丝锁紧,后臂的一端与“”形压铁的右端采用螺丝锁牢,支承架和衣架的一端与中轴至三角架底的2/3处用螺丝销相连,另一端连结在后臂的尾端。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可绅缩的三角架。另外,其手把颈部用弹簧钢板制成“”形,鞍坐支架制成“”形,与三角架尾部采用齿合相结,便于升降。在制作过程中,弹簧钢板退火后,按照需要的形状定形,然后热处理至需要的弹性强度,防锈处理后进行软塑塑封,因为利用弹簧钢板制作三角架需要有弹性,如果采用烤漆或渡锌的方法,这两种材料定形硬化后没有软性易起皮,所以采用塑封最理想。塑封后组装三角架,再加上自行车的其它部件就成了一台减震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材料易购,改变了传统的管式三角架,并且利用了骑车人与车的三个接触点进行减震,在崎岖的道路上骑行时三点同时缓冲使人本身有一种悬浮感而达到减震目的。另外,鞍坐是采用可以调节高度的齿合连结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一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车形示范图。
图二是三角架的分解图。
图三是鞍坐与三角架的齿合连接方法制作图。
在图一的车形示范图中,三角架采用的是减震横杠1与弹簧钢板2,并且手把颈部7与鞍坐支架6也是采用了弹簧钢板。
在图二的三角架分解图中,减震横杠1(采用弹簧减震器)与弹簧钢板2的两端采用活结连结成三角架(减震横杠与弹簧钢板的弹性强度根椐车型和载重量而定),前叉支架4制成偏园形有利于与三角架的A处用螺丝连结,中轴轴承架固定在压铁3上并与三角架C处吻合后用螺丝连结,后臂8的一端与压铁3的右端用螺丝锁牢,支架9与衣架10的一端,同时连结在三角架的B处,另一端与后臂的尾端连结,鞍坐支架6与三角架的D处用图3的方法齿合相连,上下结口处分别用钢帽套上,中间套上保险圈E,然后用螺丝锁紧。
在图三中a是上下钢帽的顶视图,b是上下钢帽的平视图,E是保险圈。
本实用新型的三角架采用了可拆装的方式,有利于减震效果和进行软塑塑封处理。当然,采用弹簧钢板与减震器制成三角架达到减震目的,也可以采用不锈钢弹簧钢板制成豪华型的减震自行车,车轮也可以采用免冲气硬胎。如果制小型轻便女车或其它车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也可以减掉一根减震横杠,减震效果也不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新明,未经魏新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1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