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源全频道全方向电视接收天线无效
申请号: | 95213423.3 | 申请日: | 199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24840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山;王著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秀山 |
主分类号: | H01Q7/00 | 分类号: | H01Q7/00;H01Q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27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源 频道 方向 电视接收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源全频道全方向电视接收天线。
现有技术领域中,多采用折合振子和单环振子天线,增益较低,不能0-360°全方位接收,所以收台较少,收视距离较近。供断电靠手工拔插电源盒插头,使用中常因忘记拔放大器供电电源插头,而使电视机关闭停看后,放大器仍长期处于工作状态,不仅缩短了放大器的使用寿命,也浪费了电能。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全位接收,并带有自控电源的天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在中轴立杆上固定U、V频段振子及放大器盒,U、V频段振子是由两个双环振子及长度可调的半波振子组成,并分别通过可调方向的振子架及放大器盒固定在中轴立杆上,与放大器连接一可控制其通断的自控电源电路。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控电源电路原理图
图3为放大器电路原理图
图1中,环1、2组成第一个双环振子,两环周长相等,方向据当地收视情况可调,一经调好后固定,主要接收UHF频段信号。环3、4组成第二个双环振子,两环周长不相等,环3周长小于环4周长,两环方向据当地收视情况可调,一经调好可固定,在使用中就不必再调,其接收VHF6-12频道电视信号。两个双环各分别在开口处相互联接并固定在振子架9、10上,所接收的信号通过一端固定在振子架9、10上的同轴电缆输入给放大器,振子架9、10安设在中轴立杆11上。
图1中半波振子5、6两臂等长,且方向、长度均可调,以针对不同情况加强接收VHF1-5频段信号,其安置在放大器盒7的背后,再固定到中轴立杆11上。接收信号亦通过半波振子联接的同轴电缆进入放大器,放大器的两个输出接口CZ1、CZ2分别通过同轴电缆12、13接放大器7和电视天线插座。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自控电源电路,它是由1∶3升压变压器B1和D1、D2、C1组成的全波整流滤波电路构成,可调电位器W与电感L1串接,W的另一端接电容C1正极,L1的另一端接放大器电源插座CZ1,与C1并接R1、LED1,C1的负极接电视机天线插座CZ2,CZ1与CZ2间有隔直电容C2。当打开电视机电源的同时,220V市电经保险管BX,变压器B1初级给电视机供电(CZ3为电视机电源插座),由于B1初级匝数较少,线径较粗,压降4V,不会影响电视机正常工作,变压器初次级匝数比为1∶3,次级感应出12V交流电压,经全波整流滤波得到12V直流电压,再经W、L1直接供电给放大器,B1设计功率0.25瓦特,在保证给放大器正常供电的前提下,缩小了变压器体积,降低成本。关闭电视机电源,放大器也就同时停止工作。图2中,R1、LED1组成发光工作指示。
图3为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混频放大电路,各振子所接收电视信号经阻抗变换器B2、B3、B4进入混频电路,经耦合电容C10输入IC集成放大电路,再由C11、C12输出信号由电缆进入电源盒,其中IC集成放大电路为日本NEC公司进口集成电路芯片UPC1676G,L11为阻止高频信号,通过直流作用;R2为降压电阻,与自控电源中W串联以保证IC的合适工作点,R3,LED2为发光工作指示,C13、C14为滤波电容。各带区分布为:双环振子1、2所接收UHF(U)信号经B4阻抗匹配和C8、L7、C9、L9组成的滤波器经耦合电容C10进入IC,双环振子3、4所接收VHF6-12(VH)频段信号经B3阻抗匹配和C5、C6、C7、L4、L5、L6组成滤波器,经L8、C10进入IC;半波振子5、6所接收的VHF1-5(VL)频段信号,经C3、C4、C15、L2、L3组成的滤波器,再经L8、C10进入IC。
由于本技术方案采用了两个方向可调的双环振子及长度可调的半波振子,因而可在0-360°方向及全频道范围内接收,且采用自控电源电路,使得电视机与放大器可同步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秀山,未经王秀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34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