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烧立式热水锅炉无效
申请号: | 95215150.2 | 申请日: | 199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2256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24 |
发明(设计)人: | 邢志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志权 |
主分类号: | F24H1/36 | 分类号: | F24H1/36 |
代理公司: | 太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乾正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热水锅炉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烧立式热水锅炉。
现有的手烧立式热水锅炉有正烧式和反烧式两种,正烧式的燃尽率低,大量的可燃气体被蒸发出来同废气一起排出,严重影响了热效率,反烧式的虽然提高了煤的燃尽率和热效率,但操作极为不便,必须时刻控制好两个炉排上煤层的厚度和进风量,否则热效率得不到提高;另外手烧立式热水锅炉采用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前者靠冷热水的重量差实现循环流量太小,后者靠水泵实现投资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热效率较高、便于操作、采用自身动力实现水循环的手烧立式热水锅炉。
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结构:它包括锅壳、立式炉胆、燃尽室、换热水管、掉拱、炉排、下风室、底座、循环助流器,锅壳套在炉胆外两者之间形成夹层水套,炉胆顶部有排烟口,燃尽室在炉胆内上部,换热水管成若干排横向倾斜安装在燃尽室内,炉排在炉胆内下部,底座在炉胆下内腔为下风室,底座有下通风门,其特征是:掉拱的顶部为辐射受热板,该板的内腔与夹层水套相通,辐射受热板在燃尽室与炉膛之间,掉拱在炉膛后部从竖直方向把炉膛分为前燃烧室和后燃烧室,掉拱下有燃烧通道,前燃烧室经后燃烧室与燃尽室相通,在前燃烧室的上、下部分别有上通风门和清渣门;循环助流器由竖直的筒形壳、该壳内的上单向阀、下单向阀及水冲击管组成;循环助流器的上端用管道与锅壳的回水口联通,循环助流器的中部有通口与水冲击管联通,水冲击管的另一端密封倾斜插入前燃烧室内,上、下单向阀在通口的上、下把筒形壳内分成三个空腔,上、下单向阀由固定在筒形壳内的通孔板、放在通孔板的阀片及阀片外的限位罩构成;循环助流器的下端为进水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空气从下通风门进入下风室经炉排和煤层进入后燃烧室,同时从上通风门进入的空气在前燃烧室内经上下折返进入后燃烧室,两股烟气在后燃烧室混合后受掉拱的辐射热进一步燃烧,然后进入燃尽室,故本实用新型燃烧充分,热效率高而且操作方便;兼有正烧和反烧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用的循环助流器是靠前燃烧室加热水冲击管内的水汽化工作的,高温水蒸汽向上进入筒形壳内与冷水相遇产生水冲击现象压力增大把上单向阀打开把下单向阀关闭把水顶入夹层水套内,之后压力下降上单向阀关闭下单向阀打开回水进入循环助流器中部,故本实用新型可用自身的热动力实现水循环,水的循环量比自然循环大一倍。尤其适于单独小楼房供热。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由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侧向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上述图中:
1、排烟口 2、锅壳 3、炉胆
4、除尘门 5、燃尽室 6、换热水管
7、上通风门 8、清渣门 9、炉排
10、下通风门 11、下风室 12、底座
13、夹层水套 14、前燃烧室 15、后燃烧室
16、掉拱 17、辐射受热板 18、出水管
19、回水 20、水冲击管 21、进水口
22、通 23、筒形壳 24、通孔板
25、阀片 26、限位罩 27、循环助流器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见图1、图2,它包括锅壳2、立式炉胆3、燃尽室5、换热水管6、掉拱16、炉排9、下风室11、底座12、循环助流器27,锅壳2套在炉胆3外两者之间形成夹层水套13,炉胆3顶部有排烟口1,燃尽室5在炉胆3内上部,换热水管6成若干排横向倾斜安装在燃尽室5内,炉排9在炉胆3内下部,底座12在炉胆3下内腔为下风室11,底座12有下通风门10,其特征是:掉拱16的顶部为辐射受热板17,该板的内腔与夹层水套13相通,辐射受热板17在燃尽室5与炉膛之间,掉拱16在炉膛后部从竖直方向把炉膛分为前燃烧室14和后燃烧室15,掉拱16下有燃烧通道,前燃烧室14经后燃烧室15与燃尽室5相通,在前燃烧室14的上、下部分别有上通风门7和清渣门8;循环助流器27由竖直的筒形壳23、该壳内的上单向阀、下单向阀及水冲击管20组成;循环助流器27的上端用管道与锅壳2的回水口19联通,循环助流器27的中部有通口22与水冲击管20联通,水冲击管20的另一端密封倾斜插入前燃烧室14内,上、下单向阀在通口22的上、下把筒形壳23内分成三个空腔,上、下单向阀由固定在筒形壳23内的通孔板24、放在通孔板的阀片25及阀片外的限位罩26构成;循环助流器27的下端为进水口21。本实施例前燃烧室14的容积为后燃烧室15的3.8~4.2倍,。本实施例的热效率达68%,黑度在林格曼1度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志权,未经邢志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51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