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书写信函的信封无效
申请号: | 95215490.0 | 申请日: | 199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216969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10 |
发明(设计)人: | 黎赟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赟鸿 |
主分类号: | B65D27/00 | 分类号: | B65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书写 信函 信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函包封技术领域,为一种信函与包装封结合为一体的能书写信函的信封。
现有人们普遍使用的信函主要采用能书写信函内容的信纸,包装在标准的信封里的形式,并由邮政机构通过运输工具进行传递转送。据邮政部门统计,我国90年代的邮政信函业务发展的数量指标如下:“八五”末达到84亿件,“九五”末达到130亿件,九四年的信函量已过70亿件。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活跃,信函量将直线上升。对于经济发展的一些外国年人均信函量已超过100件,如美国年人均信函量为60D件。如按每信封内夹带一张20×16的标准信纸计算,我国九四年信函纸量将达一万吨,加上信函包装用的信封纸张,所需纸量已达五万吨。现有信封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信函的包封,信封内面为空白,须由厂家专门粘糊而成,并一次性使用,这样就大大地浪费了信封用纸。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实际情况而提供一种根据信封折叠前规格大小,可由用户自行折叠包封的能书写信函的信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一种信函与包装封结合为一体的能书写信函的信封,包括有正面印有标准信封正面框格且在标准信封正面框格的上方、左方和右方具有包封边、在标准信封正面框格的下方比标准信封正面框格略小处印有标准信封背面规定用语其反面可书写信函内容的纸和用于包封的不干胶,纸可沿标准信封背面向下延长,不干胶涂在与包封边对应处的纸反面;在上方与左边和右边的包封边相邻处切有45度角;包封边的宽度为16—25mm;纸下面的延长部分朝纸反面折叠成方块置于信封正面与背面之间由包封边包封。
在标准信封正面框格与包封边相连处具有易于撕开的针孔。
上述的涂有不干胶处外边缘线可根据情况采用花边线或直线。
本实用新型的能书写信函的信封与现有信封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可在信封的反面书写信函,可大量地节省信函用纸;
2、信函与信封分别处在同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可减轻信函重量,有利于大批量的邮递,减轻了邮递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邮递费用;
3、书写信函后由信函人自行包封,省去了生产印刷信封的包装工艺程序;
4、采用先进的不干胶包封,书写人可方便、快捷的包封信函,干净又卫生;
5、所用信封以纸张形式印刷、涂胶,可装订成本出售如现行信笺纸一样,或沓发行出售,携带使用方便;
6、所用信封、信函可由收件人装订成本、便于保存和再次查阅(因信封内留有标准装订孔)。
下列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结构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反面示意图;
参见附图1、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信函与包装封结合为一体的能书写信函的信封,包括有正面上方印有标准信封正面框格1且在标准信封正面框格1的上方、左方和右方具有包封边2、3和3’,在标准信封面框格1的下方与标准信封正面框格相同或略小,略小处内(即标准信封背面框4内)印有标准信封背面规定用语的、其反面可书写信函内容的纸和用于包封的不干胶6,纸可沿标准信封背面框向下延长,不干胶6涂在与包封边2、3和3’对应处的纸反面。包封边3或不干胶6的宽度为16—25MM。纸下面延长部分朝纸反面折叠成方块置于信封正面与背面之间,由包封边包封。
在上述标准信封正面框格1与包封边2、3和3’相连处可具有易于撕开的针孔线8或剪刀图样,以示开启处,图中用虚线表示。针孔线8和剪刀开启图样的作用主要是易于寄件人沿针孔线折叠包装和易于收件人沿针孔线撕开包封、打开阅读信函。针孔线8也可以在纸的反面采用压折线,在此不作说明。
上述包封边2、3和3’的边线可为花边线或其它具有装饰美观作用的曲线,以便增加整个信封包封后的艺术效果。
在上述所说的上方与左边和右边的包封边相邻处可切有45度角;包装好后,便于寄件人包封信函和方便收件人打开信函。相应地在包封边3和3’与标准信封背面框边相连处也可切有135度角。
在标准信封正面框格与背面框相连处,为了便于折叠,可以纸的反面压有压折线9,图中用虚线表示。相应的也可在背面框4与纸处长段内相邻处及处长段5内以略小于标准信封宽度的尺寸为界线压有压折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赟鸿,未经黎赟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54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广告牌
- 下一篇:电动(马达)抓斗闭合超载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