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电式火花塞无效
申请号: | 95216139.7 | 申请日: | 1995-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24079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东 |
主分类号: | H01T13/20 | 分类号: | H01T13/20;H01T1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7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火花塞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发动机点火系统的设计与制作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点燃发动机汽缸内(空气和汽油)混合气体的放电式火花塞,其产品可用在汽车或其它使用内燃机的动力设备上。
公知的放电式火花塞结构如附图1所示。这种火花塞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瓷体外部伞棱设置方式为上下五个顺序排列,在火花塞使用过程中的油污容易造成瓷体表面绝缘降低,导致高压电闪络放电;2.火花塞中心电极和侧电极采用的是双平面点火结构,且侧电极弯曲在中心电极中央,这种结构不同程度地导致点火效率低及阻碍混合气体进入点火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火效率高、耗能低、使用、制作方便的放电式火花塞,用以克服公知产品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1.将绝缘瓷体外部伞棱设置形式由原来的五个从上向下顺序排列的设置形式改为上二下三的分段设置形式,这样可减少由于火花塞使用过程中油污造成瓷体表面绝缘度下降,解决闪络放电问题。2.将现有的双平面中心电极、侧电极改造为尖端放电电极,即将中心电极头改为球形电极,使放电效果达到尖端放电设计要求,提高放电电流密度;同时将侧电极改为环形电极,这种结构不但放电强度大而且能提高混合气体燃烧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此外,将球形中心电极设计为联体结构,即通过螺母或自锁机构以及导电玻璃密封剂将中心电极杆与火花塞中心螺杆做联体设置,这样可减少焊接工艺,使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以适应于大批量生产加工的工艺要求。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公知火花塞结构的1/4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结构的1/4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所做的另外两种实施例结构的1/4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所示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重要实施例,它是在公知放电式火花塞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这种放电式火花塞由同轴设置的中心电极1、侧电极2、外壳7、绝缘瓷体9、中心螺杆10和电帽11组成,中心电极1和螺杆10塞装于绝缘瓷体9中,电帽11与由配电器引来的高压导线相连,侧电极2与外壳7做成一体,在外壳7上设有空心垫圈6。绝缘瓷体9上伞棱的设置方式为上二(伞棱)——圆直过渡段——下三(伞棱)结构,即绝缘瓷体9上具有一圆直过渡段,在圆直过渡段的上端设有两个伞棱,在过渡段的下端设有三个伞棱,采用这样的三棱设计结构可较好地解决火花塞高压电闪络现象。中心电极1为球形电极,侧电极2为环形电极,中心电极杆14通过紧固螺母31及导电玻璃密封剂4与中心螺杆10联体设置,环形侧电极2则通过冷封工艺风装在壳体7的前端。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球形中心电极,增加了热值分散率,因而可将绝缘瓷体裙部12的长度相应减少,减少后的绝缘瓷体裙部12的长度为2~5mm(公知火花塞裙部一般长度为8~12mm),这样可提高产品的热值系数。制作中,在瓷体9与球形中心电极1封装时,应留有15~30道热缩间隙,其目的是保证不裂瓷。图2中标号5和8分别表示前、后内封垫片;13为侧电极冷封工艺点。
图3是采用自锁联体结构球形中心电极的放电式火花塞,在该火花塞装置中,中心电极1通过自锁卡装置32及导电玻璃密封剂4与中心螺杆10联体设置,采用这种自锁卡装置可提高火花塞大批量生产过程时的加工速度。
图4是在图3结构基础上设计的另一产品。该产品将中心球电极改为圆柱形电极,将侧电极改为半圆柱电极,这种火花塞的特点是放电能量大、热值系数高、适合于高速发动机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东,未经张志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6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