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电子制冷器无效
申请号: | 95216629.1 | 申请日: | 199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2256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安琪 |
主分类号: | F25B21/00 | 分类号: | F25B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平,王俊 |
地址: | 710002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电子 制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半导体致冷元件制冷的电子制冷器。
目前,制冷技术主要是采用机械压缩式制冷,即通过压缩机使工作介质氟里昂或其代用品在制冷系统的一端汽化吸热,在另一端液化放热,达到制冷的目的。但氟里昂是一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有害物质,它能破坏地球臭氧层而成威胁人类生存,1987年7月,有55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蒙特利尔环保会议作出决定:从1998年开始,全球禁止使用包括氟里昂在内的氯氟化碳产品。1989年3月有118个国家参加的“保护臭氧层伦敦会议”又重申了上述决议,所以,制冷器的更新换代已成必然。而且,机械压缩机式制冷需要压缩机驱动工作介质,机械系统能量损耗大,效率低,压缩机及制冷系统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压缩机工作时振动大,噪音高,整机体积大,运输、安装、使用均不便,且易发生故障或损坏。现有的一种较先进的制冷技术是利用“珀尔帖效应”来进行制冷,其实现方法是在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回路中通入电流,则一端会吸热制冷,另一端会放热制热,是吸热端还是放热端,取决于电流的方向。半导体温差电致冷元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冷的,当直流电通过该元件回路时,元件的一面开始放热升温,另一面则开始吸热降温,但半导体温差电致冷元件的制冷效率与元件冷热两端的温差成反比,即元件冷端与热端温差小时,元件制冷效率高,随着冷端与热端温差的增加,元件的制冷效率愈来愈低,而元件冷热两端的最大温差是60℃,实际应用中最大温差也只有50℃,虽然可以在热端以风冷、水冷来降温,温,但热端的最低温度受临界温度限制,如:夏季室外温度为35℃时,无论用风冷还是水冷,热端温度都只能是35℃,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庞大的水冷系统也使半导体制冷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受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效率高,噪音低的高效电子制冷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高效电子制冷器,包括半导体致冷元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半导体致冷元件由A、B两组半导体致冷元件(2)和(15)构成,在两者间设有与之紧密固定的导热器(8),导热器(8)设于导热器盒(19)内,导热器盒(19)内侧设置有保温隔热内衬(21),在导热器盒(19)两侧壁上分别开有半导体致冷元件设置孔(22)和(18),其内分别设有A组半导体致冷元件(2)和B组半导体致冷元件(15),在导热器盒(19)两侧分别设有导热块(7)和(16),导热块(7)中部的凸起小端(6)与A组半导体致冷元件(2)的制冷面(3)紧密固定,导热块(16)中部的凸起小端(14)与B组半导体致冷元件(15)的制热面(11)紧密固定,所述导热块(7)、(16)与导热器盒(19)间的缝隙内填充密封有保温隔热材料(23),所述A、B两组半导体致冷元件(2)和(15)分别与温控电路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器(8)可为固体导热器,其由导热芯片(10)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器(8)亦可为循环导热器,其包括导热芯片(10)、散热管(9)和设置于散热管(9)闭合回路中的微型水泵(20),散热管(9)内装有循环液。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9)的一蛇形热交换管段可设于导热芯片(10)与A组半导体致冷元件固定结合的一侧内,散热管(9)的另一蛇形热交换管段可设于导热芯片(10)与B组半导体致冷元件(15)固定结合的一侧内。
本实用新型的导热芯片(10)可由分别设置于A组半导体致冷元件(2)一侧和B组半导体致冷元件(15)一侧的两部分导热芯片构成,两导热芯片间设有支撑柱(25),散热管(9)缠绕于支撑柱(25)上。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导热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热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安琪,未经周安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66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