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气脱硫脱氮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17135.X | 申请日: | 199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34303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福赞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久利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脱硫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氮净化装置,属于与燃烧设备配置的处理烟气的装置。
工业用、采暖用、生活用锅炉燃料燃烧的烟气,特别是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现有技术中对上述有害烟气的排放处理较普遍使用的方法,一是采用高烟囱排放SO2,但由于受工业锅炉容量的限制,具有局限性,且由于是对污染源作扩散稀释处理,不能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另外一种是采用水幕或喷雾装置净化排放含硫、氮烟气,此种方法设备结构复杂,投资费用高,且其净化装置生成的固体废料仍是一种污染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烟气净化效率高,易于安装配置,设备运行费用低,且净化生成物可回收利用避免二次污染的烟气脱硫脱氮净化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要由烟气旋流导入装置,引出净化装置和沉降液槽组成的烟气脱硫脱氮净化装置,它具有一竖置的底部带有中心盘和导流叶的涡流管。该涡流管的上部沿切线方向连接一烟气导入管,下部承接设有石灰液输入管和浊液排出管的沉降液槽,其沉降液槽的上部沿切线方向连接一竖置的烟管,该烟管的上端连接于吸附箱的底部,吸附箱体由中间竖置隔板分隔成两腔,两腔内分别设置有吸附剂制块,吸附箱体的前端连接由涡流管管体中心引出的加装有流量调节阀的导出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吸附剂制块在吸附箱体两腔内呈隔栅式人字形与八字形间隔重复排列。
本烟气脱硫脱氮净化装置与同类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上采用涡流管与吸收槽一体上置吸附箱形式,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安装配置;制造成本费用少。
2、烟气净化效率高达97%以上。
3、吸附剂采用泥煤—碱法制取,吸收剂用生石灰制取,原材料易得,费用投资少,制取工艺简便。
4、采用再生步骤,使SO2由石灰吸收剂吸收生成CaSO3,经空气氧化后可回收石膏,在不增加运行费用的同时还可得到副产品的收益,且避免了固体生成物二次污染问题。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附图2是图1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给出的,本烟气脱硫脱氮净化装置具有一竖置的涡流管2,涡流管2上部的一段管径相对加大,并沿切线方向连接烟气导入管1。涡流管2的下端呈喇叭口状,端口中心设有中心盘3,盘3与管壁间均匀排列导流叶4。沉降液槽5为下部呈圆锥形的封闭筒体,涡流管2下端伸入筒内与沉降液槽连接,其石灰液输入管7设置在沉降槽侧向;浊液排出管6安装在沉降槽底部。竖置的烟管8沿沉降液槽切线方向连接在其上部。吸附箱体11中间设有竖置的隔板将箱体分隔成左、右两腔,其两腔内设置吸附剂制块12,吸附剂制块按人字形与八字形间隔重复排列呈隔栅式。吸附箱11的左腔底部与烟管8上端相连,右腔前端连接由涡流管2管中心引出的导出管10,两腔具有同一烟囱连接接口,设置在吸附箱的后上方。在导出管10上加装有烟气流量调节阀9 。
本实用新型采用涡流管与吸收槽相结合为一体的设计,涡流管入口与引风机出口相连接,使燃烧设备经引风机出口排出的混合烟气沿切线压入涡流管内,烟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部分向下旋转流至吸收槽,同时分离出NOx气体沿涡流管中心逆流排出至吸附床。向下旋流的工质流在涡流管四周呈高压状态穿透石灰乳液面,使SO2气体浸入石灰乳液中吸收SO2。当烟气触及液面时,由于NOx与S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亦使NOx在中心盘的作用下向中心轴附近反射集中,沿涡流管中部逆流通过导出管排至吸附箱,在导出管上设一调节阀门,用以调节气体流量。石灰乳吸收SO2后生成CaSO3沉降至吸收槽下部,脱硫后的烟气沿吸收槽的外侧向上溢出,然后沿切线方向由排出口经烟管排至吸附床再度脱氮净化。由导出管10和烟管8导出的NOx烟气进入吸附箱,经泥煤-碱法制成的吸附剂制块吸附脱除NOx。吸附箱体排出口与烟囱连接,脱硫脱氮处理后的净化烟气排入烟囱,经烟囱扩散排入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福赞,未经刘福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71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居、浴室两地使用电暖器
- 下一篇:螺旋藻光合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