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关节球型结构穿线器无效
申请号: | 95217319.0 | 申请日: | 1995-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29486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宜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宜寿 |
主分类号: | E04F17/08 | 分类号: | E04F17/0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新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关节 结构 穿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工程、水电工程领域管路系统的多关节球型结构穿线器,其具有可随管路不同弯曲程度作相对弯曲,并能保持足够推力以克服管路弯曲及接头部位阻力,而可达到顺利进行管路的穿线工作。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工商业更加繁华的现今时代,一栋建筑物若没有水电及资讯网路的配合,则其无异于原始时代穴居的山洞,仅在外观上有所差异而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而,在一栋能够符合现代人需求的现代建筑物中,其除了水管之外,还包括有电灯、开关、插座、电视、电话、对讲机、保安防灾感测系统等,而这些管路必须在结构体未完成之前预埋进去,而将这么多预埋管路要迅速确实的装配于适当的位置,的确是一件非常繁杂且又耗费工时的工作。近年来为了提高配管工作的效率,将配管工作标准化,即大量使用规格化接头。
在现有技术中,水电工程领域管路系统施工中最常用的接头有如图1所示电气使用的90度弯头241、喇叭261、小S接头251等,如而图2所示则为利用标准化接头的一个较简单的实施例,由图示可见,该实施例的管路中包括:电气盒211、212,直接头221、222,90度弯头241、242,直管231、232、233,喇叭口261、262,小S接头251、252等各种不同规格型式的接头,但实际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有需要多个弯头的更复杂使用的状况。
当结构体完成后,由于预埋管中有许多弯曲及接头,故当要穿线时,必然会发觉其在施工作业时非常困难,因此有部份水电工程技术人员,为避免受接头的限制而影响穿线作业,则采用如图3所示传统的工作方法,即在预埋管路安装时尽量以加热弯曲的管路27的方式进行施工以减少接头点,使其能方便穿线工作,然而此种传统加热弯管的施工方式极耗费人工,在人工昂贵的今日,极不符合经济效益。
而一般传统的管路穿线方法有下列各种:
1.铁丝:一般使用16#铁线1.6mm,其优点为便宜,取得容易;但在弯曲的地方,软度不够,而在直线的地方,硬度不够,且在弯管、接头处皆非常容易塞倒卡抵而不能完成穿线任务。
2.钢丝:一般使用1.0mm以下的规格,其优点为便宜,且虽在直线的地方,硬度可接受,但整卷的钢线有一弯曲韧度,会有依附管壁的特性,因此在弯管及接头处都容易塞止卡抵而不能完成穿线任务。
3.传统的穿线器:有如图4所示具有穿线头11的结构型式,或有如图5所示具有穿线头12的结构型式,二者皆为目前一般正在使用的穿线头型式,穿线头后面大约有4.5mm塑料的硬线。一般在穿越第一个弯头之处尚还容易,但在第一个弯头之后的接点或弯头,就越来越困难,因穿越第一个弯头后,穿线器受曲折,在管内空间有依附管壁产生摩擦的现象,因此要继续贯穿管路,施工者经常在管口扭曲推拉穿线器,希望能够一步步尽快的进行贯穿,但弯曲愈多穿线器在管内的阻力亦愈大,能够贯穿的机会相对愈小。
4.在多弯头处穿线:如图6所示,若无法由一端穿过,则在穿线器281、282前端,各以铁线绑紧并预留一引线,引线的前端做成一倒钩,分别由管口两端伸入预埋管内。扭曲推拉穿线器281、282,希望两端的倒钩能够钓住,再由一方拉出。整个过程费时费工,且还不能确定穿线工作是否一定能够完成。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穿线工具,能轻便的穿越过具有多个接点并且弯曲的管路,是从事水电工程的人员梦寐以求的理想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多关节球型结构穿线器,使其可随着管体内部的形状而自由地调整方向,且可传递足够的推力而不致因穿线器的摩擦力过大而弯折卡抵于管内,达到顺利且迅速的穿管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关节球型结构穿线器,使其每一结构体均可以挠性转动,使穿线器前端容易产生滑动而不会卡于管路的接头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关节球型结构穿线器,主要包括:穿线头、球型结构体、可挠性钢线、连接头、塑料硬线等部份;其特征在于:穿线头前端设为一弧面,中间设有一镂空部,末端设有一衔接孔,球型结构体的中间设有一贯穿孔,可挠性钢线前端设有一前挡块,可挠性钢线贯穿各球型结构体中的贯穿孔串接各球型结构体,前挡块卡抵于穿线头后部的衔接孔,可挠性钢线末端与连接头结合,连接头衔接可挠性钢线与塑料硬线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宜寿,未经李宜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73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杆体可回收的端锚式锚杆
- 下一篇:一种液体燃料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