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油污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17372.7 | 申请日: | 1995-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2354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9-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毅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毅力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005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在石油开采和练制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含油污水,国家对于污水的排放制定有排放标准。常规处理含油污水,通常采用沉砂-调节-隔油-气浮-曝气-砂滤-(活性碳)等过程。污水处理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投资高,运行费用高,消耗能源大,同时产生的污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运行管理要求高。另外现有的含油污水装置对于乳化油等比重接近的污水,有时几十个小时分离不出来,甚至根本无法分离。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斜管分流层,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具有原液进口、油出口和水出口的处壳,所述外壳内分别设置电磁极化层、毛细管平流层和多层隔板分流层,所述电磁极化层是由一组均匀排列的极板组成,所述毛细管平流层内平放有1-3毫米的中空毛细管,所述多层隔板分流层内分段放有蜂窝状塑料隔板,所述斜管分流层设置在所述毛细管平流层和多层隔板分流层之间。
如果排放要求较高,就在所述多层隔板分流层的后面设置亲水疏油分离层,所述亲水疏油分离层包括具有小孔的支撑管和包裹在所述支撑管外面、经过亲水疏油处理的滤布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设计,其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设置了电磁极化层,使极化前互相排斥的带负电的油珠,易于结合。2、由于设置了毛细管平流层,水包油的乳化剂的乳化层被破坏,露出的小油珠易于结合成大的稳定的油粒。3、由于采用了蜂窝状的隔板,并采用分段变化方向的方式设置隔板,不但增加了油水分离的表面积,而且通过改变油层的流动方向加速了油粒的聚结过程。4、由于设置了带小孔的支撑管和经过亲水疏油处理的滤布层的亲水疏油分离层,使排出污水的和油量可以控制在1毫克/左右。本实用新型运行费用低,稳定可靠,适应性广,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简单,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好。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油田或其他行业的含油污水处理中。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3是多层隔板分流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亲水疏油分离层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具有原液进口1、油出口2和水出口3的外壳4,在各进出口1、2、3附近别安装有压力表和阀门。在外壳4内依次设置电磁极化层5、毛细管平流层6、斜管分流层7、多层隔板分流层8和亲水疏油分离层9。在电磁极化层5内均匀设置多层极板10,极板10的材料可以根据不同油种选用稀土或铁氧体等材料,也可以采用电磁铁。毛细管平流层6是由平放的1-3毫米中空毛细管11组成的。水包油的乳化液,通过直径较细的毛细管,乳化层易破坏,露出的小油珠互相结合成大油粒。这个过程也称为“破乳过程”。斜管分流层7中是一组斜放的毛细管12,这与已有技术的结构是一样的,就不过多叙述了。多层隔板分流层8是由模压成型的蜂窝状塑料隔板13组成(如图3所示),隔板13的摆放分为三段。第一段横放,液体沿蜂窝状孔径水平进入;第二段分两半竖直设置,液体的流动方向在竖直的蜂窝状孔径作用下发生改变;第三段隔板13又是水平放置,液体的流动方向又一次发生改变,从而极大地加速了油粒的聚结过程。在多层隔板分流层8的尾部上方的外壳4上设置油出口2。分离后的油从油出口2排出,水从水出口中排出或者进入亲水疏油分离层9。如图4所示,亲水疏油分离层9是用硬塑料管14作为支撑材料,管壁上具有用热熔法形成的小孔,外面包丙纶、锦纶滤布15。这些滤布15都经过亲水疏油处理,水可以通过,油过不去聚集在滤布外壁并上浮,在外壳4上开有排污口16,可以定时将油污排除。进入亲水疏油分离层9的液体通过管壁上的小了孔进入支撑管14,并从与支撑管14连通的隔板17上的小孔18中流出外壳4上的水出口3。
上述实施例中,如果经过多层隔板分流层8后即可达到排放标准,就可以不设置亲水疏油分离层9。
原液进入外壳后,首先经过电磁极化层进行磁化,使原来带负电互相排斥的油珠,在磁场的作用下,变得易于接近后进入毛细管平流层。在平流层中,液体中的油珠通过中空毛细管聚结为较大直径的油粒。液体进入斜管分流层后,直径较大的油粒进一步聚结,颗粒变大可形成部分浮油。进入多层隔板分流层的液体,在变化流动方向的蜂窝状隔板的作用下,形成三维流动,加速了油粒的聚结过程,油水基本分离,一般水中含油可达10毫克/升左右,由于原液进口1的压力作用,被分离后的油、水将自动从油出口2和水出口3中排出。如果要求较高,经过亲水疏油分离层,水中的含油量可控制在1毫克/升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毅力,未经郭毅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73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