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气开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18729.9 | 申请日: | 199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230897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7-10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铁良,张志醒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开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型煤气开关装置,它可应用于煤气器具(例如煤气热水器)用以控制煤气的进气。
台湾第八二二0九四四0号专利案揭露出一种煤气开关装置用于控制煤气的进气,该装置藉水盘动作时致动水盘杆上移,使杆上端所设的磁石近接着阀门,由于阀门设有一线圈在水盘动作时亦激磁而产生一磁性,此磁性是同性于磁石相对面的磁性,从而,阀门即因水盘杆近接而藉磁性同性相斥的力打开所控制的孔,使煤气由进气管经此孔流入主体中。
该第八二二0九四四0号案存有下列缺点:
1.阀门线圈为可动式设计,必须增长线圈连接的引线以供线圈移位的需要,此增长的引线极易卡到阀门的弹簧,致阀门无法顺利复位,而增长的引线极易卡到阀门的弹簧,致阀门无法顺利复位,而遭致煤气外泄的测试弊端。
2.水盘杆露于水盘之外,该杆必须做水密处理及必须加以润滑,由于杆移动频繁,用做水密处理的止漏橡皮垫圈易磨损而有漏水之虞,而用于使杆移动顺畅的润滑油,则因热水器产生高温而易于干涸,导致杆易于卡止无法移位,此现象发生在使用中将令杆无法归位而关闭煤气,煤气即有外泄的危险。
本发明人即针对上述习知器物缺点加以改善而做出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消除上述两缺点的改良型煤气开关装置,其中线圈是固定式,设于水盘锁接端上;并且,水盘杆是移动在水盘内部。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煤气开关装置,包括一水盘,该水盘的锁接端设有一凹环,其上安置著一线圈,且该锁接端还设有一凹环,位于前述放置线圈的凹环的内侧。
现配合上列图式,详述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煤气开关装置结合于热水器主体的剖面结构图,并表示出未动作的状态。
图2为图1动作图。
如图1所示,包括有进气管30、锁接端31、孔32、出气管34、调节出气管34煤气流量的调节杆33、气室35的主体3,及藉螺丝锁接在主体3上的电磁阀40(例如第七九二一二七九四号案)而其连接至主体气室35的管路41与连接至母火喷嘴43的管路42,及点火电极44与感应电极45,皆为习知热水器的一般性结构,其功能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水盘1上壳体10的锁接端11上设有一凹部21及在凹部21四周设有一凹环22,并在上壳体10的锁接端11内面设有一凹部19相对着前述凹部21,水盘1杆15上端设有一磁性元件17(例如磁石)置在凹部19中,前述锁接端11的凹部21则用以供阀控装置5的感磁件元件53(例如铁心)置入,阀控装置5由阀门52、杆51及感磁性元件53构成,藉由弹簧54的推力,使阀门52常时封闭着主体3的孔32。至于水盘1的下壳体20、杆15、弹簧16、膜片18、橡皮垫圈12、及藉所设凹环13供螺丝14锁入以结合主体3的锁接端31及水盘1锁接端11,而水盘其他构造则同于习知一般水盘。
在图1所示的未动作状态下,水盘1杆15其上端的磁性元件17是在凹部19的下位,阀控装置5的阀门52封闭着主体3的孔32且感磁性元件53是在凹部21的上位,电磁阀40的阀门46封闭著管路41的进气。
如图2所示,当水盘1内部有水流流动压力产生时(即热水龙头被打开),此压力将推动膜片18上移而连带著使固定在膜片18的杆15上移,如是杆15上端的磁性元件17则在凹部19中移位并移至上位。水盘一动作,电子控制线路(图未示)亦同时致动(例如经由一水动开关致动,水动开关请参见第七九二一三三八五号案或第八0二一二一八七号案),使线圈50通电而令感磁性元件53产生磁场且感磁性元件17的接近及异性相吸的磁力,阀控装置5整体即被下拉使感磁性元件53在凹部21中移位并移至下位,因而阀门52即打开着孔32,让在进气管30中的煤气可以经孔32流至出气管34。
经由电子线路的控制,电磁阀40先于线圈50激磁以打开其阀门46使煤气由母火喷嘴43流出接受点火电压44高压放电点燃成母火,再经感应电极45检知母火存在,始由电子线路控制线圈50激磁,如是由出气管34流出的煤气即被母火引燃成主火(卸接出气管34的主火喷嘴未在图中表示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线圈50为固定式,不需随阀控装置5移动,因而不会妨碍阀控装置5的动作;且水盘的杆15为内藏式,无需润滑且无漏水之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87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