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右盖介入式摩托车电启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20044.9 | 申请日: | 1995-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25224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冰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冰阳 |
主分类号: | F02N11/00 | 分类号: | F02N1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惠玲 |
地址: | 471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入 摩托车 启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电启动装置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右盖介入式摩托车电启动装置。所谓右盖,是指摩托车行进方向为座标正向时,摩托车发动机右侧的曲轴箱盖。
我国生产的本田系列的摩托车发动机,是以排量为70c3m的本田发动机技术为基础,经过我国技术人员的不断消化、吸收和改进,形成了以70c3m排量发动机为先导产品,80c3M、90c3m、100c3m为改进产品的本田系列国产化发动机。该系列发动机的起动装置,普遍采用脚踏起动,脚踏起动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耗费摩托车驾驶人员的体力,尤其对女性来说,脚踏起动更是一种体力负担。当然,脚踏起动作为一种能源的备用是可以接受的,但作为摩托车的主要起动能源力式则是落后的。为此,该系列发动机提出电启动的方式很多。但都存在耗资巨大,生产成本增加,且技改周期长,致使生产厂家无法接受。直接引用国外进口发动机原装电启动装置,存在成本高,且受汇率变动影响,也使厂家无法接受。目前,也有利用左曲轴箱盖,通过改进磁电机来增加电启动装置,但由于该装置体积庞大,使得装配整车后外观受到影响,且需对生产线的工装夹具、模具等进行改动,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相应加重了发动机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改建工艺简单、外观线条流畅的右盖介入式摩托车电启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是在现有国产本田系列发动机的基础上,在右侧曲轴箱盖的上端设置由起动电机、超越离合器和几个传动齿轮构成的电启动装置,起动电机通过导线与摩托车电源连通,在起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Z1,Z1与双联齿轮Z2、Z3中的Z2啮合,Z3与另一组双联齿轮Z4、Z5中的Z4啮合,在Z4与Z5两齿轮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Z5与摩托车发动机的从动齿轮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巧妙地利用了摩托车原发动机的右曲轴箱盖和其盖下安装在右箱体外侧的从动齿轮,从而使其结构简单,只增加一个起动电机、一个超越离合器和几个传动齿轮即可实现摩托车电启动,且对现有摩托车脚踏启动无任何影响。本实用新型在生产装配实施过程中无需对生产线的工装夹具、模具等进行改动,只需增加一套电启动装和换一只右箱盖,故其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厂家容易接受。且其外观线条流畅,体积和重量增加不多。该装置工作可靠性高,因为所选用的零部件均为成熟定型的结构,且该装置只有在起动的三秒种内才运动,因此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曲轴箱盖的局部示意图。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国产化本田系列70C3M、80C3M、90C3M、100C3M摩托车发动机的基础上,在右侧曲轴箱盖的上端设置由起动电机、超越离合器和Z1-Z5齿轮组成的电启动装置。右侧曲轴箱盖2可根据新增设的电启动部分重新设计(如图2所示),即右曲轴箱盖2,需增设安装电起动装置的位置,其增设的部位与原右曲轴箱盖为一体,并通过密封盖3用螺丝固定。起动电机通过导线与摩托车电源连通,在起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Z1,Z1与双联齿轮Z2、Z3中的Z2啮合,Z3与另一组双联齿轮Z4、Z5中的Z4啮合,在Z4与Z5两齿轮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Z5与摩托车发动机的从动轮1相啮合。本实用新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启动电机的功率传递给了发动机的曲轴,其中,启动电机的转速调整为适合发动机压缩比及磁电机点火的转速,扭矩则调整为能克服发动机全部运动部件转动惯量及克服全部摩擦力矩后的扭矩。当接通电源后,启动继电器接通,启动电机旋转,带动Z2、Z3、Z4齿轮旋转,此时超越离合器处于“合”状态,带动与发动机从动轮相啮合的Z5齿轮旋转,这样,发动机曲轴及活塞和磁电机在空挡状态下迅速转动,待磁电机点火后,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此时,曲轴转速超越启动电机驱动曲轴的转速,超越离合器不起作用,启动电机停止工作,发动机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冰阳,未经李冰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00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