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话防盗用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95220654.4 | 申请日: | 1995-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25661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海涛 |
主分类号: | H04M1/00 | 分类号: | H04M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51800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 盗用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话辅助装置,具体涉及防止电话被盗用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防止电话线路被盗用的报警装置。
现已有多种用于电话防盗和防窍听装置,但大都存在以下一个或几个问题:1)直流电阻的衰减当量指标过大;2)静态电流过大,有的产品达到毫安级,甚至更大;3)防盗功能不能兼顾音频、脉冲两种拨号形式;4)不能够防止窍听;5)报警后不能自动挂机,需手动复位方可挂机,如用户外出则可能一直报警;6)采用机械开关装置,工作不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话防盗用报警器,这种电话防盗用报警器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能够以较低的直流电阻连接在话路上以使话路衰减最小,且在连接到话路上时无需外线极性判别从而方便用户,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话防盗报警器具有防窍听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电话防盗用报警器包括线路电压检测单元1、合法摘机检测单元2、控制单元3、防盗用报警单元4和辅助挂机单元5,所述控制单元3接受来自所述线路电压检测单元1和合法摘机检测单元2的输出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输出到所述防盗用报警单元4和所述辅助挂机单元5,所述辅助挂机单元5有一端与所述防盗用报警单元4连接,所述合法摘机检测单元2包含由两个输入端反向并接的光耦合器件(O1、O2)组成的主电路、由异向并联连接的两个二极管串联组(D5和D6,D12和D11)构成的分流保护电路、由电阻R4和电容器C3并联连接而成的防干扰电路,所述主电路、所述分流保护电路、所述防干扰电路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话防盗用报警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辅助挂机检测单元5包含由电阻R14、R15、R16、R17、电容C7、C8、三极管Q6、Q7组成的无稳态电路,通过二极管D13、电阻R13给电容器C6充电的用于所述无稳态电路供电的供电电容器C4,集电极和发射极跨接在所述电容器C4两端而基极通过串接的电阻R18连接到所述无稳态电路的一个输出端的三极管Q5。
本实用新型的电话防盗用报警器,其特征还在于:在所述合法摘机检测单元2中的电阻R4可以是一个用于调节防窍听灵敏度的可变电阻器。
本实用新型的电话防盗用报警器,其特征还在于:所述防盗用报警单元增加了由电阻R11、二极管Q8、电阻R12、稳压管ZD1组成的电流吸收部分,其中,电阻R11把二极管Q4输出的电流信号送到三极管Q8的基极,经三极管Q8放大后通过电阻R12、稳压管ZD1吸收线路电流破坏非法电话的脉冲信号,由音乐芯片IC1向外线上送出音频电信号,三极管Q8通过电阻R12、稳压管ZD1吸收线路电流以破坏非法电话的脉冲拨号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电话防盗用报警器,其特征还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外接3V电池的外接电源端子A和B,其中B端为接地的负极性端子,A是正极性端子,该端子A通过隔离二极管D7连接到内部正电源端。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电话防盗用报警器,在防盗接盗用电话方面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使合法用户免遭或减少经济损失,保护其通信秘密,解除合法用户线路被盗用带来的烦恼,并有利于整顿和维护电信秩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话防盗用报警器的电路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话防盗用报警器的电路原理图。
对于一部正常的电话机,在挂机时输入端的电压为48-60V,电流小于5微安,在摘机时输入端电压为10-20V,电流为15-100毫安。脉冲拨号信号为一系列48V-60V(因交换机不同而异)的脉冲信号;音频拨号信号为一系列强度为-4dBds-10dB的音频电压信号。通话信号比音频拨号信号要弱。当有盗用电话存在时,在合法用户电话两端可检测到三种状态:(1)合法用户使用电话时,线路电压为10-20V.电流为15-100mA;(2)盗打者使用非法电话时,线路电压为10-20V,电流约为0;(3)线路上没有电话被使用时,线路电压为48V至60V,电流约为0。本实用新型就是根据以上特点,在充分考虑振铃、拨号、通话及其他干扰和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检测线路电压和电流,识别电话的合法和非法。当非法电话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电话防盗用报警器吸收一个较大电流用于破坏其脉冲信号,送出一个强的声音电信号来破坏其音频信号,使交换机不能识别其拨号信号,并在其听筒中形成很强的干扰声音,使盗打电话者无法通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海涛,未经郭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06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