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极管光源聚光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5220708.7 | 申请日: | 199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424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进;李澄澈;林武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光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9/00 | 分类号: | G02B19/00;G02B26/12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莹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极管 光源 聚光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极管光源聚光结构,尤指一种光源投射座内部采用斜锥状的设计,使电路板上的二极管光源,能有效的投射至照射物体上。
一部传真机或扫描器的扫描成像品质,决定于内部传感器上的发光亮度是否符合机台的需求。在目前传真机或扫描器内部的传感器上的聚光体(如图1所示),为一全透明长方体,于上方突设一弧面聚光层,而此聚光体的聚光效果较差,有效照幅宽度较窄,所以本身设计上必须使用比较多的二极管,才能达到所需的亮度,同时由于二极管的增加,相对电流也会增加,造成输出功率较大,影响产品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感器的聚光体的缺点,将内部斜锥状设计的光源投射座装置置于传感器的二极管上,使光源能有效的投射至照射物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使传感器的光源提高30%,相对二极管使用数量减少了30%。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结构整体坚固,其内部斜锥状的设计,可避免对机构干涉,且有效控制有效照幅宽度及减少外观伤痕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投射座为一梯形状,该光源投射座内设有多个反射块,于该反射块两侧各设有一反射面,再于各反射块间设有多个投射孔,并于该光源投射座下方设有多组插销,以该插销插入电路板的插孔中,以该投射孔框住电路板上的二极管,再以透明盖板盖于光源投射座上。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功效,本文通过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已有技术的聚光结构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投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投射示意图。
图号说明:
光源投射座10
电路板20
透明盖板30
反射块11
反射面12
投射孔13
插销14
插孔21
二极管22
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二极管光源聚光结构,主要是由一光源投射座10,电路板20及透明盖板30组成,其中,该光源投射座10为一梯形状,该光源投射座10内设有多个反射块11,于该反射块11两侧各设有一反射面12,再于各反射块11间设有多个投射孔13,并于该光源投射座10下方设有多组插销14,以该插销14插入于电路板20的插孔21中,并以该投射孔13框住电路板20上的二极管22,再以透明盖板30盖于光源投射座10上。
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及光源投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于该光源投射座10为一梯形状,使二极管22的光源能平均散射于反射块11两侧的反射面12上,再投射至透明盖板30上,该透明盖板30便能将二极管22光源传导或扩散到照射物体上。再者,该透明盖板30能防止杂屑掉入光源投射座10内,而影响成像品质。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投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射块11两侧各设有一反射面12,在不改变反射方向时还可作成一弧形面的反射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不用于拘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进行的等效结构变化,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光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光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0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线遥测应变仪
- 下一篇:多功能试管型一次性采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