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刀具张开复位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5220908.X | 申请日: | 199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4215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11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民;孙梦兰;朱绍华;白德印;张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G5/10 | 分类号: | B23G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具 张开 复位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刀具张开复位机构,主要用于锥螺纹加工,尤其适用于土木工程中采用的锥螺纹套丝机的刀具张开复位机构。
锥螺纹套丝机的刀具张开复位机构通常采用栓销机构。因锥螺纹套丝机要求刀具复位尺寸精度较高,栓销机构可将刀具张开,但复位要靠手工用板手复位,且需仔细对准刻线,存在劳动强度大、速度慢、精度差等不足。如采用本实用新型,则刀具张开和复位均可自动执行,定位精度高,速度快,容易操作。
要满足锥螺纹套丝机的刀具张开和复位要求,关键是复位要准确,满足螺纹直径的公差要求,采用栓销方法无法在准确的位置停止,只能采用手工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电磁离合器和控制电源配合档块,档铁的机构。由控制电源在复位过程中控制电机转动角度较之张开过程的控制转动角度要大,当档块,档铁碰上后,电磁离合器即可打滑,达到定位目的。因而具有复位速度快,精度高,对操作的要求较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实现的:
一种刀具张开复位机构,由切削盘体,端面螺纹盘、刀杆、刀具、档块、档铁、电磁离合器、控制电源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减速后的输入轴上装一套由切削盘体,端面螺纹盘、刀杆、刀具、档块、档铁等组成的切削头与电磁离合器联合运动的机构。其中,与输入轴同心安装的有切削盘体,端面螺纹盘,电磁离合器。切削盘体与端面螺纹盘为套接,两者之间为滑动面;切削盘体上等分地开有工字型槽,至少一个刀杆安插在工字型槽中,刀杆背面制有端面螺纹且与端面螺纹盘上的螺纹啮合,刀杆的向心端装有刀具。档块安装在切削盘体的外圆面上,端面螺纹盘的外圆上制有T型槽,档铁由螺钉与T型槽里的拉铁连接固定,该档铁可在T型槽上滑动用以调整刀具定位开口尺寸;电磁离合器与输入轴为空套接,电磁离合器与电机底座固定,电磁离合器与端面螺纹盘之面为摩擦面。
当机器开动后,输入轴上的切削盘体带着端面螺纹盘,刀具、档块、档铁作旋转运动,进行切削工作,当切削行将结束时,控制电源启动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将端面螺纹盘抱死,摩擦力使端面螺纹盘停止转动,此时切削盘体仍在转动,由于刀杆与端面螺纹盘之间为端面螺纹啮合,此时刀杆作径向运动而张开,控制电源在切削盘体旋转一个角度后控制电机停止,电磁离合器也停止工作。刀具复位时,控制电源启动离合器将端面螺纹盘抱死,同时启动电机倒转带动切削盘体旋转一个过量的角度,刀杆作径向运动收拢,当档铁与档块碰上后,切削盘体就带动端面螺纹盘转动,此时电磁离合器与端面螺纹盘之间产生滑动,过量的倒转角度最终保证档块,档铁相碰,因而定位尺寸也得到保证。
以下通过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刀具张开复位机构示意图
一种刀具张开复位机构,由输入轴1、切削盘体2、端面螺纹盘3、刀杆4、刀具5、档块6、档铁7、螺钉8、拉铁9、电磁离合器10组成。其中与输入轴1同心安装的有切削盘体2、端面螺纹盘3、电磁离合器10;切削盘体2与端面螺纹盘3之间为滑动配合,电磁离合器10与端面螺纹盘3之间为摩擦面;档块6装于切削盘体2的外圆面上;档铁7、螺钉8、拉铁9安装于端面螺纹盘3外圆T型槽上;刀杆4插入切削盘体2的工字型槽内,且刀杆4背面的端面螺纹与端面螺纹盘3啮合;电磁离合器10与机体固结。其结构关系见图1。
整个机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档铁7、螺钉8、、拉铁9紧固在所需尺寸位置上,且将档铁7靠紧档块6。开机,切削工作开始,当切削行将结束时,控制电源启动电磁离合器10,并将端面螺纹盘3抱死,切削盘体2继续旋转一个角度后停机,此时档块6、档铁7已分开。由于刀杆背面的端面螺纹与端面螺纹盘3的啮合作用,刀杆4作径向张开运动,复位时,控制电源启动电磁离合器10使端面螺纹盘3抱死,同时启动电机带动切削盘体2倒转一个过量的角度,当档铁7碰到档块6后,切削盘体2带动端面螺纹盘3旋转,端面螺纹盘3与电磁离合器之间的摩擦面之间产生滑动直至停机,同样由于刀杆4与端面螺纹盘3之间的啮合作用,刀杆4作径向收拢运动并被限制在档块6的位置上。
由此可见,本刀具张开复位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定位精度高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09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飞行升降器
- 下一篇:具有表面喷绘涂层的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