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轴张力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21515.2 | 申请日: | 1995-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24505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星 |
主分类号: | B65H77/00 | 分类号: | B65H7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轴 张力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轴张力控制装置,尤指一种通过数个电磁张力控制器与控制电路相互配合,并组装于胶带卷绕机的卷轴与卷轴纸筒之间,再借助一中央处理器分别控制各控制电路及电磁张力控制器,以达到对卷轴纸筒表面张力进行控制的卷轴张力控制装置。
胶带产品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具纸张用品之一,而胶带产品则多应用于黏贴或胶封,故其使用数量及消耗数量相当大,然而,与胶带产品息息相关的是制造胶带的胶带卷绕机械,因此,胶带卷绕机的机构及其控制性能,将直接影响胶带质量的优劣。
目前,较为常用的胶带卷绕机械的卷轴构造,如图17、图18所示,其中卷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牙,分别套设制动环A,并在该制动环A内侧套设一弹簧B,在两弹簧B之间的卷轴表面上并列套设若干供胶带纸筒底材套覆的环套件C,而该环套件C侧面间的结合紧度,通过调整制动环A及弹簧B进行控制,而图17及图18不同之处在于,图18中所示的环套件C的表面设有齿状的翼板,以便固定纸筒底材,但两者结构中决定该胶带纸筒底材的表面张力大小因素是:
1、各环套件C间侧壁的结合松紧度(即与制动环A的调整有关)。
2、各环套件C的内壁与胶带机卷轴间的磨擦力大小。
习用的胶带机卷轴在使用上存在如下缺点:
1、控制及调整不易:卷轴所连接的纸筒底材的表面张力因环套件C间的侧面结合松紧度是由制动环A的调整及螺合位置决定,故需在停机状态(即胶带机卷轴停止时)下进行调整,其调整工作非常麻烦,例如通过环套件对卷轴预定张力进行控制,则需要反复经过多次停机及开机运作过程进行表面张力的调整,而无法在机器运转时,随时视纸筒的卷绕松紧状态,予以适当及适时地调整该纸筒的张力大小,从而使该胶带产品成形后产生卷绕松紧度无法完全达到预定的要求及进行张力控制的目的。
2、机械式的调整张力方式,缺乏精确度且易产生误差:如习用的胶带卷绕机卷轴上的纸筒底材表面卷轴张力,是通过调整制动环C的机械动作来完成,故调整每一环套件C后,其纸筒底材的表面张力,处于相同的状态,无法就胶带卷绕的松紧度分别进行适当的调整,且在调整纸筒底材的张力时,则易因人为疏失或机械误差(如制动环A松脱)而导致张力调整亦会产生误差的现象,不但造成胶带卷绕机张力调整上的困扰,所制造的胶带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全用电气、电磁方式控制、调整纸筒底材表面卷绕张力,而不必反复停机、开机进行调整的,操作简便、迅速的卷轴张力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精确调整胶带纸筒底材表面张力的卷轴张力控制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卷轴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电磁张力控制器,为了与胶带卷绕机的卷轴相配合,其中每一电磁张力控制器均呈环柱状结构,其外部设有一中空环柱状的外磁极,且于该外磁极表面设有一个以上,具有弹性的固定扣,此外磁极内部包括一套组设于胶带卷绕机中卷轴的线圈座,在此线圈座上套设至少一个以上的线圈,并在所述的线圈座外部相对于线圈的位置,套合一内环极,且内环极与外磁极保持一微小的气隙距离;设有至少一个控制电路,其外形亦为环柱状,并配合电磁张力控制器而组装于胶带卷绕机的卷轴上,每一控制电路中至少包括一微处理器,此微处理器为控制输出电流大小的集成电路,且其输出端连接至各对应的电磁张力控制器的线圈上;设有至少一中央处理单元及一输入装置,此输入装置与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相连,而中央处理器又分别以各对应的电源线路及信号连线线路连接至所述的各控制电路中的各微处理器上。
上述的中央处理器是依靠外部输入的张力设定讯号和控制命令,分别给各控制电路中的微处理器输出控制命令,而由各微处理器,按照张力控制命令由输出端分别向各电磁张力控制器中的线圈,输出不同或相同的输出驱动电流,以使各线圈在励磁后产生一涡流磁场感应其内环极,而使此内环极产生与外磁极磁力线相切割的磁通密度变化的电磁场,以使此外磁极沿该胶带机卷轴转向旋转,借由外磁极与胶带机卷轴间的转差,形成一旋转电磁式的胶带纸筒底材表面张力调整动作,而使卷绕于外磁极外部的纸筒底材受到不同松紧度的胶带卷绕张力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张力控制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磁张力控制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磁张力控制器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方框电路结构图;
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星,未经王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15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面解析几何曲线演示器
- 下一篇:水气缓冲不热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