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光治疗仪的多用治疗头无效
申请号: | 95221697.3 | 申请日: | 199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43316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25 |
发明(设计)人: | 董中洲;韩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中洲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61B17/36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羡民 |
地址: | 05008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光 治疗 多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的治疗头,特别是以红外光为能源的治疗头,属于医疗器具配件技术领域。
红外线治疗仪,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手术治疗仪器,它包括一个电源系统和一个治疗头,电源系统提供治疗头所需的能量和定时操作。常见的治疗头包括红外辐射器、反射器和导光管,由辐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经反射器被聚集到导光管,由导光管将能量传递到导光管的治疗端,对患处进行治疗。治疗深度由光照持续时间和强度决定,深度越大,则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当这两端参数都大时,会引起治疗头机壳剧烈升温,据测定,一个20W的辐射器,开机10分钟,温度可达100℃以上,这样高的温度,医生是无法手握操作的,也无法对患部予以长时间的照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红外线治疗头技术方案,这种治疗头应具有温升低,结构简单,易于更换导光管并便于操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红外光治疗仪的治疗头,它由辐射器(1)、反射器(2)、导光管(3)及壳体(4)所组成,其基本的改进之处在于,在壳体(4)的环壁内设有冷却槽。冷却液从槽内流过,即对壳体降温。
冷却槽可以作成夹层式,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一种易于加工的形式为冷却槽是壳体环壁内的一组串接的通孔。
为了易于更换不同的导光管,导光管(3)和漏斗管(6)之间经卡环(5)和卡套(7)连接在一起,其中,卡环(5)的外缘和漏斗管(6)的内壁间为螺纹连接,卡环(5)和导管(3)之间为顶丝连接。
导光管(3)可以是硬质石英管,也可以是一束光导纤维。当采用硬质石英管时,其治疗端可以为弯管。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壳体环壁中加设冷却槽,可以迅速将红外辐射器散发的热量带走,从而使医生可以根据治疗需要任意延长开机时间,克服了以往治疗头壳体温升过高的弊病。而且,本实用新型中导光管和漏斗管的连接方式更便于更换不同规格和尺寸的导光管,对某些疾患,换用较细的导乐管也就减小了光能量的传递,降低了强度,从而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更利于准确定位治疗。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极便于制造和操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叙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A-A剖面图;
图2是B-B剖面图;
图3是冷却槽C-C剖面展开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射器和壳体之间采用螺纹联接,可调节反射器至最佳位置。辐射器为一红外灯,它固定在灯座上,后者则连接于壳体上。冷却槽可以采用夹层式,即在制造壳体时,利用铸或焊的方式造出,也可以采用机加工方式,在壳体环壁上打出一组通孔,在后盖(8)和漏斗管上加工出相应的连接孔,当把后盖、漏斗管组装到一起时,相邻的通孔即串联成一组散热通孔。强制循环冷却液从入口流入,自出口流出,即带走壳体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极便于更换导光管,这样,每一治疗头就可以配置不同直径的导光管,分别适应于从零点几到几平方厘米的不同形状,不同面积的病变组织。操作时医生可以在导光管直径、光照时间及光照功率三项参数中合理调配,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这就克服了以往治疗时间太短,医生不易准确掌握和随时观察调节的弊病,避免了病人被烧灼的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中洲,未经董中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1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