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发喷射式化油器无效
申请号: | 95222323.6 | 申请日: | 1995-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238919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30 |
发明(设计)人: | 唐桂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桂平 |
主分类号: | F02M31/04 | 分类号: | F02M31/04 |
代理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希 |
地址: | 5470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 喷射式 化油器 | ||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使用在汽油机上的蒸发喷射式化油器。
传统的机械化油器只能将燃油雾化后送到气缸,此种方式,燃油燃烧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在同一台汽油机中使用多种燃料,气化质量好,燃烧效率高、功率大、节油、排放低、噪音低、加速性好,结构简单的蒸发喷射式化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在节气门与进油横喷嘴之间设置有由发热元件加热的蒸发腔,进油横喷嘴与蒸发腔连通,蒸发腔的喷出接口接通节气门,这样,从进油横喷嘴进入的燃料在蒸发腔加热蒸发气化后,从喷出接口进入节气门与空气混合后送入燃烧室燃烧,由于燃油由液体转变为气体后,与喷射式气化油粒相比,同样油量的单位油滴雾化比气化其表面积增加几百至上千倍,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燃油燃烧效率,而且由于汽化后油滴表面积增大,燃烧效率提高,使之能在同一台汽油机上使用多种燃料,例如,可使用汽油、煤油、柴油、酒精。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在同一台汽油机中使用多种燃料,气化质量好、燃烧效率高、功率大、节油、排放低、噪音低、加速性好、结构简单。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右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是由电阻丝接头(1,14)、传感器2、喷出接口3、节气门体4、节气门5、混合室6、怠速空气调整螺钉7、燃空比调节杠杆8、燃空比调整支架支点9、喷嘴防退杆10、防退弹簧11、可调喷嘴12、进油横喷嘴13、绝缘瓷管15发热元件16、加热气化体17、怠速油量调整螺丝18、连杆19、阻风门20、传动杆21、空气滤清器22组成。
由发热元件16加热的蒸发腔A呈弯曲形,进油横喷嘴13与蒸发腔A连通,蒸发腔A的喷出接口3接通气门体5,在喷出接口3处安装有由传动杆21带动转动的可调喷嘴12,传感器2伸入蒸发腔A内,将传感信号传到温度控制器,控制发热元件16的工作,传动杆21的一端固定在可调喷嘴口12上,另一端与铰接在燃空比调节杠杆8上的连杆19连接,燃空比调节杠杆8是套在支点9上。
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16是分布在蒸发腔A的四周,发热元件16可以采用电阻丝、发热管、发热膜、远红外发热体等发热元件。进油横喷嘴13与蒸发腔A的一端连通,喷出接口3从蒸发腔A的另一端连通节气门5,可调喷嘴12是锥形体,由弹簧11顶住,使之即可旋转又不会退出。蒸发腔A呈U型弯曲,以保证出口处油完全气化,在不考虑体积时,蒸发腔A也可以不采用弯曲形,只是一个直空腔。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发热元件16接通电源大约两分钟,加热器28控制温度升到燃料的终馏点恒温(不同燃料控制在不同的终馏温度),温度控制仪29控制发热元件16工作或断电。这时,按动启动电钮,启动电机工作,同时,电动输油泵24工作,电磁阀26打开,燃料从进油横喷嘴13进入蒸发腔A,燃料被加热汽化,由于燃料喷入的流量、流速及蒸发腔A弯曲管道形状长度是设计好的,所以当燃料经可调喷嘴12到达喷出接口3时,已全部气化,喷出的是一种纯的油蒸气喷入混合室27。当启动电机驱动活塞25下行时,空气被吸入并在混合室与燃料蒸气相遇,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进入气缸。
此时可关闭一些阻风门20,达到加浓起动的目的。
怠速:当发动机运转正常后,可把阻风门打开,由于可调喷嘴开度很小,油蒸气量喷出少,节气门也处于怠速进气量,保证了发动机怠速的稳定运转,怠速的调整由怠速调整螺丝18、怠速空气调整螺钉7来调整。
增速:当发动机从怠速提高转速时,由于燃空比调节杠杆8长度被支点9限制,只要旋转燃空比调节杠杆8,可调喷嘴12与节气门5同时打开,U形气化道里已储存着蒸气压力(这压力来自输油泵1.5kg/cm2)。当可调喷嘴开度变大油蒸气向外排出增多,节气门随着开大,进入气缸的混合气增多,发动机转速就可升高,当杠杆保持不动发动机工况就可稳定。
急加速:如发动机工况由小而突然增大,杠杆在支点上急速旋转一个角度,可调喷嘴和节气门迅速开大,由于U形气化道里有一定压力,当喷嘴开大时,压力失去平衡,油蒸气从喷嘴迅速喷出,此时喷嘴喷出的油蒸气量为一定值,而发动机转速不可能马上跟上来,那么进气量偏少,这就达到了加速时加浓混合气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桂平,未经唐桂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23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