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用复合材料座垫接头无效
申请号: | 95222562.X | 申请日: | 199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28037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宗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樱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复合材料 座垫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用配件,尤其是一种自行车用复合材料座垫接头。
传统的自行车车架及零件都用金属制作,其中用来徇衔接中管与座垫竖杆的座垫接头也是如此。如图1:台湾76212171新型专利案公开了一种金属制接头,除了车架本身重量较大外,在加工方面也必须将车架焊接固定后,再将整个车架架设在加工机械上进行接头内孔2的车制,研磨等加工,以便使接头1与中管3,座垫竖杆4套接,这种加工方式手续繁琐,制造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简化制造工艺,重量轻、束紧效果好的自行车用复合材料座垫接头。以及因此而采用的拼装式组合结构。
本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装配容易可以达到重量轻与竖杆束紧效果好的发明目的。接头以碳纤维材质制成,成型后只需将接头利用加工机械作内孔加工,再与一顶端开设有二弹性槽道的中管胶合固接,且使座垫竖杆直接套设在中管中部,当一束紧环束紧在该中管顶端时,使得与中管胶合成整体的接头同时对座垫竖杆产生束紧的效果。这样简化了接头的制造过程,还可达到轻量化及束紧果好的效果。
图1:常用座垫接头剖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例立体分解图
图3:上述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上述实施例接头与座垫竖杆呈未束紧状态示意图
图5:上术实例中接头与座垫竖杆呈束紧状态示间图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例。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构件包括:接头10、中管20、座垫竖杆30、束紧环40、其中接头10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在接头的顶、底两端各形成有一上、下套接部位11、12且在上、下套接部位11的开口处设置两适当宽度及深度的缺槽111,在端口外周设置一由内向外渐次向下倾斜的斜面112,此外在接头10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套口14.15分别与后上叉61及上管62套接。
中管20亦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中空管状,可自该接头10的下套接部位12穿入且凸伸在该上套接部位11上方,该中管20与容纳空间13接触处均涂布胶合剂,且在其顶端配合该接头10的缺槽111处设置二弹性槽道21,促使该弹性槽道21与缺槽111呈对称设置,在距离顶端适当长度处设有一较大直径的定位部22。
座垫竖杆30配合于中管20的直径而设定孔径,使其恰恰可以插设在该中管带有弹性槽道21端的内部。
束紧环40制成中空环状,在内部形成一顶端收束成较小孔径的套合孔41,且在套合孔内设有一抵止肩部411,以便套合孔41恰可套设在中管20顶端,促使抵止肩部411抵触在该中管20的端面上,在该肩部411底端又形成一上窄下宽的推拔孔112,恰可套合在该接头10的斜面112上。在束紧环的周边开设有一缺口42,该缺口两侧分别设置一凸耳43.44,其中一凸耳43中央设有一内。缩凸台孔431,另一凸耳44中央设置一螺孔441,一螺丝50从内缩凸台孔431穿入而与螺孔441螺纹连接。
当该接头10在模具中制造成型后,只须利用加工机械作内孔加工,而得以形成具有适当精度的容纳空间13。随即就可以在容纳空间13内部及中管20的定位部22以上位置处涂布胶合剂,且将该中管20设有弹性槽道21一端自该接头10的下套接部位12中穿入,再由上套接部位11中穿出,当中管20末端凸出于上套接部位11端面时,必须将弹性槽道21与缺槽111对准,待胶合剂干燥后,便可使接头10与中管20粘结成为整体。且碳纤维复合材料一旦胶合后,其结合强度相当高,不会轻易脱离。
参见图3:将束紧环40先套设在该接头上套接部位11及中管20的顶端,促使肩部411抵制在该中管20顶端,而推拔孔412则套设在该斜面112上,再将座垫竖杆30插设在该中管20的内部,即可使得该中管20的定位部22恰抵触在该接头10底端之下下套接部位12端口处,而获得正确的定位效果。接着将螺丝50锁固在二凸耳43.44之间,即可使各组件间获得暂时的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25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