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形避震近摄器无效
申请号: | 95222933.1 | 申请日: | 199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24991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3-19 |
发明(设计)人: | 曹秉义;李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秉义 |
主分类号: | G03B15/00 | 分类号: | G03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避震近摄器 | ||
本实用新型属照相技术领域,是一种U形避震近摄器。
在照相技术的近距摄影中,对于一些细微的被摄物,防止其震动,保持被摄物与相机之间的相对稳定,是拍摄成功的关键,但目前市场上尚无适应此特殊需要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发明之目的就在于弥补以上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拍摄过程稳定、操作方便的U形避震近摄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U型避震近摄器,包括接圈(1)、后框(2)、U形连接板(3)、前框(4)、载物板(5)、块状永磁体(6)、反射光板(7),其特征在于其一头有一个可与市售的近摄接筒相套接的接圈(1),且在接圈(1)的前下方有一个可载被摄物的载物板(5)。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圈(1)套装固定在市售的近摄接筒上,将被摄物固定在载物板(5)上,然后手持相机进行拍摄操作。若被摄物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其光线可从前方射向被摄物,再射入相机内。若被摄物是非透明的,则其光线可以从后框(2)的上部射向被摄物,载物板(5)上可以设一反射光板(7)以补充光线不足。为方便地固定被摄物,可在载物板(5)的反面设一块状磁体(6),并将被摄物用可被磁体吸引的物体夹持,然后借助磁力将被摄物固定在载物板(5)上。为方便调整焦距,载物板(5)可制成能前后移动的可调式载物板。
由于被摄物实际上与相机相对固定,所以可长时间手持相机进行拍摄,人工光源,自然光源均可,操作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前框(4)的右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简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简图。
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
如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接圈(1),后框(2)、U形连接板(3)、前框(4)、载物板(5)组成,接圈(1)是一个薄园筒,其一头的直径尺寸应可与现有市售的近摄接筒相套接,套接的方式可以是滑动插装,也可以是用螺纹拧装,另一头与后框(2)固定连接。后框(2)是一个无螺孔的法兰圈,作用是提高接圈(1)的刚性,便于手持操作,并与U形连接板(3)固定连接。U形连接板(3)是一个弧度为120°左右的U形薄板,其作用是将后框(2)和前框(4)固定连接成一体。前框(4)与后框(2)形状相同,为拍摄时便于对焦,在其中空的园中有两根呈十字交叉布置的细丝,其交叉点处于中空园的园心上。载物板(5)在后框(2)和前框(4)之间的下方,象一个盖子一样盖在U形连接板(3)的U形的开口上,并与U形连接板(3)固定连接,其作用是放置被摄物,从而手持相机进行近距拍摄。
实施例一:如图4所示,在图1的结构上加设一个块状永磁体(6)和反射光板(7)。块状永磁体(6)装在载物板(5)的反面,则载物板(5)即成为磁性载物板,只要将被摄物夹持在易于被磁体吸引的物体上,则被摄物就可以方便地固定在载物板(5)上。反射光板(7)设在靠近后框(2)的前下方的载物板(5)上,作用是在拍摄非透明物体时以弥补被摄物下方采光之不足。
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在图1的结构上将固定的载物板(5)制成可前后移动的可调式载物板,此时载物板(5)将是一个截面为月牙形的空心套,套装在U形连接板(3)的外部,采用滑动配合,使其能在U形连接板(3)上前后滑动,以便于调整近摄的焦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秉义,未经曹秉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2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