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自动挂钩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5224841.7 | 申请日: | 199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63409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9-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文平 |
主分类号: | H02G1/04 | 分类号: | H02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3***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自动 挂钩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信工程技术领域。
目前,光缆、通信电缆、射频同轴电缆、软电力电缆、软输水、气、油管等非自承线缆在架空铺设时,须每隔一定距离由一支挂钩挂到钢绞线、钢丝等承线上,由承线承载重量和拉力,其架设方法有以下几种:1、将承线及线缆沿架设路径在地面铺开,人工用挂钩将线缆挂于承线上后再移至线杆架空、绷紧,此法的缺陷是:承线不易绷紧,线缆与承线易扭绞,遇河、塘、复杂地形路径不好施工等;2、将承线架空、绷紧,再借助梯子,空中作业车等将线缆用挂钩挂在承线上,此法的缺陷是:复杂地形不好施工,架设速度慢、效率低等;3、将承线架空、绷紧,再借助滑轮吊篮将施工者吊在承线上,人工用挂钩把线缆挂到承线上,此法的缺陷是:施工者劳动强度大,危险性大,对承线、线杆、承线与线杆连接夹等的机械强度要求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自动挂钩机构,其在架空、绷紧的承线上行走,每行走设定距离,自动输出一支挂钩,将线缆挂于承线上,提高线缆架设质量,加快施工速度,减少劳动强度,即提高工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在一个金属框架上安装前后两个走线轮及对应的两个压线轮,在框架侧面安装一个挂钩仓,在挂钩仓一侧上方安装一个上钩机构及传动带等。走线轮承载整机重量,走线轮边沿开有凹槽压在承线上,使整机能被拉动或驱动在承线上行走,压线轮向走线轮压紧承线,保证整机沿承线行走不脱落,并能跨跃承线过线杆处的夹扣继续行走;挂钩仓装填一排挂钩,并设有出钩缺口,整机每行走设定距离,上钩机构从挂钩仓内顶出一支挂钩,挂钩上部钩住承线,下部钩住线缆,将线缆挂于承线上,挂钩仓可在线更换或装填挂钩。整机运动方向的前、中、后侧均设有线缆引导器,前、中引导器使整机行走时线缆随着从下方向承线靠拢。后侧引导器将线缆引导进入挂钩下部圈内。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机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框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线缆引导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挂钩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挂钩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顶钩滑动片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片禁止销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轮示意图
如图1所示,整机所有机件固定于框架7,由走线轮1、2支撑整机在承线17上行走,走线轮边沿有凹槽,压线轮3、4边沿有橡皮,但可在框架的长形孔中上、下移动,并受向上拉弹簧作用,使走线轮凹槽紧贴承线,在承线17上行走,在经过线杆夹扣21时压线轮3、4可与走线轮1、2相对弹开,因为整机框架上各部件均处在线杆的另一侧,所以整机可跨过夹扣21后继续行走。
前走线轮1通过皮带与后走线轮2联动,两走线轮行走时与承线的摩擦转矩之和带动顶钩导轮8转动,杠杆9固定于框架上,短臂端点10装有小滑轮以减小与导轮8边沿摩擦,其靠在导轮8边沿,长臂端点支撑顶钩滑动片12。当导轮转动至短臂端点对应于轮径最大弧段,即曲线凹坑32(见图8)以外的弧段时,长臂端点处最高点。顶钩滑动片12将弹簧11压缩并储能,滑动片收回;当导轮8转至短臂端点对应于曲线坑32(见图8)陡线时,因导轮径急剧缩小,杠杆短臂端点10急剧上移,顶钩弹簧11释放,顶钩滑动片向下冲。从挂钩仓14顶出一支挂钩,挂入并定点于承线17,随着整机前行。后线缆引导器20将线缆引入挂钩下部圈内。
完成以上动作以后,随着导轮转动,杠杆短臂端点10移至对应于导轮8曲线凹坑32缓变曲线,端点10随着导轮径增大而下移,长臂支点上移,滑片12回抽。弹簧11压缩并储能,当滑片12完全抽回时,挂钩仓14内所有挂钩15受挤钩弹簧6作用向出钩缺口挤进一支挂钩厚度,至此完成一次上钩动作。
图2为整机框架,其上各孔用于固定各机件,其中凸槽22、23用于插入挂钩仓下脚,折面孔24用于固定上钩机钩。
图3为线缆引导器示意图。前引导器18的作用是使斜垂的线缆随着整机行走而靠近承线,其设有滑轮,既支撑线缆,又使线缆沿引导器滑动时摩擦力降至最小,中引导器19使线缆保持与框架有足够距离,不至于与挂钩仓内挂钩摩擦。后引导器20使线缆准确落入挂钩下部圈内。
图4为挂钩示意图。其根据承线及线缆线径选用规格尺寸,上端承线夹钩略小于承线线径,以使挂钩不在承线上滑动,下端线缆钩大于线缆径,以使之不对线缆产生轴向拉力,即只承载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文平,未经吴文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48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