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煮水器无效
申请号: | 95224917.0 | 申请日: | 199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2488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3-05 |
发明(设计)人: | 沈华敏;林国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华敏;林国夫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旭 |
地址: | 3153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煮水器 | ||
一种全自动煮水器,涉及煮水的器具,是对现有煮水器的改进。
在一些人群聚集的公共场合,如车站、会场等地一般均设有开水供应处。这些开水供应处无专人管理,只安置一台或多台电热煮水器。因此这种煮水器均应具有自动控温、断电的功能。如中国专利第92227200.X号披露的一种《多功能节能电热开水器》,其内胆由金属薄板制成,外敷保温材料和装饰性外壳,内胆底部放有多孔型集垢板,可防止内壁结垢,提高了加热效率。其电热元件由电源开关、温控继电器和水位继电器共同控制,具有水沸音乐报警、自动保温、水少断电的功能。然而该开水器一方面不具有自动加水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采用温控继电器和水位继电器,从而成本增加结构相对复杂,且可靠性较差、使用寿命均不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煮水器,它能自动加水、自动控温。
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该全自动煮水器包含保温壁,固定在保温壁上的电热管和防干烧开关;同电热管和防干烧开关相连的电源线伸出保温壁,特别是在保温壁上还装有一控制进水的滑阀,滑阀的活塞通过多个彼此相铰接的连杆同一浮球相连接。当保温壁所围成的容器内无水时,防干烧开关断开,电热管上无电。此时由于浮球下垂,从而打开滑阀,生水通过滑阀流入。水流入后,防干烧开关首先接通,电热管开始加热;此时生水继续流入,浮球逐渐上浮,从而通过连杆推动活塞逐渐关闭。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彼此有机相联的防干烧开关、滑阀及浮球结构。因此可以达到自动加水、自动控温的效果。并且能把生水同开水分开,只有当开水基本用完时生水才能加入。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自动控制能力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自动煮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自动煮水器滑阀及其同浮球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全自动煮水器包含有保温壁、电热管、防干烧开关,浮球及滑阀。其中防干烧开关采用现有技术,只要能实现无水断开及控温效果既可。中国专利申请95221151.3号披露的煮水器防干烧开关是其中较好的一种。它包含一密封壳体,浮子通过支承臂装在壳体上,壳体内安装有静触点、带永磁体的动片,且动片上的动触点同静触点位置相对;同时在密封壳体内同动片相对位置装有双金属片,在支承臂上同密封壳体内动片上永磁体相对位置也装有永磁体。当浮子下浮时,两永磁体彼此相吸,使动静触点脱离接触:当浮子上浮时,两永磁体脱离相吸区域,动片回弹,动静触点相接触;当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发生形变将动片上顶,使动静触点也彼此分离。
参见图1,保温壁(2)围成一容器,其上部为顶盖(1),可以打开,下部安装有支承脚(7)。在容器的上部装有进水管(10),同进水管相对位置装有滑阀(12)。生水可从进水管经滑阀流进容器内。在保温壁内,进水管同滑阀之间最好装有过滤层(11),以便对生水进行过滤,从而初步净化生水。滑阀中的活塞通过多个彼此相铰接的连杆同一浮球(3)相联接。在容器的下部保温壁上固定有电热管(6)和防干烧开关(9),且同电热管和防干烧开关相连的电源线(8)伸出保温壁。在电气上,电热管同防干烧开关呈串联连接关系,从而可由防干烧开关控制电热管工作与否。在电热管、防干烧开关二者同浮球之间最好装一带孔隔板(5)。水则由出水口(4)流出。工作时接通电源,若容器内无水,则防干烧开关断开,电热管不工作。此时,浮球下垂,滑阀打开,生水从进水管经滑阀流入。随着生水的流入,首先防干烧开关接通,电热管工作。当水加到一定程度时,浮球通过连杆推动活塞将滑阀关闭,停止进水。当水烧开时,防千烧开关又断开,电热管停止工作。
滑阀及其与浮球连接结构参见图2。滑阀主要由阀体(18)和活塞(19)组成。活塞装在阀体内,且正对着进水通道(21)。为加强密封效果,在活塞的顶部装有密封圈(20)。阀体上靠近进水通道的位置开有通孔(23),以便活塞后退时,水可从此处流出。第一连杆(17)一端铰接在活塞上,另一端同第二连杆(24)、第三连杆(16)铰接在一起。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销钉铰接在阀体(18)上;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同第四连杆(15)相铰接。而第四连杆则通过销钉铰接在阀体上,同时其另一端同浮球(3)相连。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可同浮球柄(13)固定相连,但最好是同浮球柄相铰接,并且浮球柄端部和第四连杆的端部有可以彼此配合的斜面(14),以限定浮球相对于第四连杆的转动位置。若斜面的斜度均为45°则浮球只能从下垂位置上浮到浮球柄同第四连杆成一直线的位置。为便于滑阀在保温壁上的安装,滑阀外端部加工有螺纹,可通过螺帽(22)将滑阀固定在保温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华敏;林国夫,未经沈华敏;林国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49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