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外循环式客车采暖除霜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25516.2 | 申请日: | 199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364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奎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奎元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单淑梅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外 循环 客车 采暖 除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采暖除霜装置,特别是热风循环式采暖除霜装置。
目前,国内外客车采暖装置主要有直热式、独立式、发动机冷却水循环式、电热式、风机式等多种,以上这些装置在消耗能源、热风质量、安全性等方面均存在着问题、而且造价高、工艺复杂、维护保修难度大、制造安装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做了多种努力,如中国专利88210592.2号公开了一项名称为“冷却水二次加热的余热采暖系统”的技术,适用于各种车辆的前风挡玻璃除霜和车厢内取暖,由发动机、发动机水套、水泵、散热器水箱、消声器水套、排气管水套组成,具有散热面积大、热传递充分、风机出口温度高、暖风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存在的不足是采用外加电机,浪费电能,成本高,构造复杂,风的质量差,而且不适用于长途客车,应用面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热效率高的内外循环式客车采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内外循环式客车采暖装置是在带有发动机散热器、发动机风扇的客车上,安装于发动机散热器上方有集风罩1,集风罩1出口装有集风罩引风口接头,其内设有风量控制阀2,与集风罩引风接头相连通为一集风箱,集风箱入口带有风量控制阀门7,前端开有风挡除霜口9,一条贯穿车的前后的内循环管道13形状为无上下底的圆柱桶形,前端通过阀门8与内循环风箱6相连,在车箱尾部设有内循环空气入口,在内循环风箱内设置有内循环风门。
本实用新型由于是利用发动机风扇将车内空气或车外新鲜空气通过发动机水箱加热后吹入车内,无需增加引风装置,不耗电、油及其它能源,在气温低的情况下采用内循环工作,即可达到满意的采暖除霜效果;在气温高时可以采用外循环,即可充实车内的新鲜空气又可使车内空气温度适宜。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侧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正面视图;
图5为图2的A-A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如图,内外循环式客车采暖装置是在带有发动机17、发动机散热器11、发动机风扇14的客车上安装于发动机散热器上方有集风罩1,在集风罩出口装有集风罩引风接头3,其内设有风量控制阀2,与集风罩接头相连通为一集风箱4,集风箱入口带有风量控制阀门7,其前端开有风挡除霜口9,一条贯穿车的前后的内循环管道13如图2所示固定在车箱18上,内循环管道13的形状为无上下底的圆柱桶形,前端通过阀门8与内循环风箱6相连,在车箱尾部设有内循环空气入口16,在内循环风箱6内设置有内循环风门12。
其工作过程是:①、外循环工作过程:客车前部空气由百叶窗5进入发动机散热器11,使风温提高,由发动机风扇14将风送入集风罩1,排风门2关闭,风由风量控制阀门7控制进入车厢或前风挡除霜口9,形成I、II两条路线进入车厢内部采暖;②、内循环工作过程:当车厢内部需要强采暖时,可使用内循环工作,车厢内冷空气由车厢尾部内循环管道口16进入内循环管道,沿着内循环管道III的方向进入内循环阀门8到水箱11前部,此时前百叶窗5处于关闭状态,风经水箱11由风扇14送入集风罩1内,此时排风阀门2关闭,风由风量控制阀门7导向车厢内或前风挡除霜口9,风由前风挡除霜后形成I和II路线经车厢进入后内循环管道16,这样在客车行驶当中车厢内的空气不断循环使空气阶梯式升温。当车厢内空气温度较高,不需要采暖时,使排风阀门2开启,集风罩1内的空气便由III路线排入发动机罩15内通向车厢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奎元,未经王奎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55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性衬垫的自行车鞍座
- 下一篇:带热水装置的空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