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连续炼焦炉无效
申请号: | 95226222.3 | 申请日: | 1995-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8306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03 |
发明(设计)人: | 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成 |
主分类号: | C10B3/00 | 分类号: | C10B3/00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绍明 |
地址: | 03700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连续 炼焦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焦炉。
尽管现在炼焦炉有许多种类,如水平式炉有58型、66型和70型等,立式炉有伍德炉、考伯斯炉等。但这些炼焦炉及其配套设备造价高、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一般企业无力采用。近年来虽然出现了一批小型炼焦炉,但因存在产量低,质量差,耗能大,热效率低,无化工产品回收部分,对环境污染大,炉体结构强度差,寿命短等缺点,不利推广使用。
为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使煤炭深加工综合利用就地转化,适应乡镇企业炼焦业的发展,提供一种焦炭单位产量大,加热合理、可回收煤气、焦油等化工产品的,取消大气中熄焦,能回收焦炭显热的,热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投资少的立式连续炼焦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包括炉体、煤气洗涤回收部分,焦油回收部分、燃烧空气设备部分及炉体配套设备部分的立式连续炼焦炉,炉体1由单排或双排若干个加宽炭化室2、薄壁燃烧室3、折流式空气预热室7组成;炭化室两侧为燃烧室,燃烧室由多个立火道4构成;立火道墙壁为薄壁,不大于90毫米,由带沟舌硅砖砌成;立火道的内侧墙5上设置若干个热气孔6,而在立火道外侧设置由入口8、上升室9、下降室10、跨越孔11、空气喷口12、13构成的折流式空气预热室7;在立火道底部设有水平迂回式空气预热道14及回炉煤气砖道19、18、17,立火道内设置煤气喷咀15、16;立火道顶部设置水平集气道20,炉顶设有拉条沟21和测温测压看火孔22,与水平集气道和立火道连通。炭化室端封墙23、燃烧室侧抵抗墙24设有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附图:
图1为炼焦炉总示意图
图2为炉体主视图
图3为炉体的A-A断面剖视图
图4为炉体的B-B断面剖视图
图5为炉体的C-C断面剖视图
图6为炉体的D-D、E-E断面剖视图及F向视图
图7为双排炭化室炉体的F向视图
图8为煤气回收利用及集气箱装置图
图9为氨水焦油分离回收装置
图10为氨水焦油分离回收装置的横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选择一定粒度的煤,由斗式提升机(62)运至炉顶煤仓(63),每隔一定时间,手动开启加煤阀(65),将煤料装入炭化室顶部的封闭储煤箱(64),在此被炭化室上升的热荒煤气预热干燥,然后煤料靠自重,自上而下移到炭化室(2)上段,被上升的高温干馏气快速加热,加热速度约11℃/分钟,煤料出现热分解软化熔融现象,继续下移至炭化室(2)中段,被炉壁(5)传导来的高温和经热气孔(6)来的高温气流中速加热干馏,升温速度约5℃/分钟,煤粒表层结成硬壳进入半焦固化阶段,固化后的半焦,继续下移至炭化室(2)的中下段,被慢速加热干馏,升温速度约1℃/分钟,半焦逐渐成熟为焦炭,成熟的焦炭继续下移到炭化室(2)下部,由炉墙传递与进入水平迂回空气预热道(14)内的燃烧用冷空气进行换热,冷空气在预热道内被预热,红焦被初步冷却,并继续下移到排焦箱(67),焦炭在排焦箱内,被进入箱内的熄焦煤气(35)、熄焦水(70)继续冷却,最后落入排焦箱水封槽(68)内的排焦刮板机(69)上,由排焦机将冷却后的焦炭排出水封槽外,由运焦车运走。
煤料在炭化室干馏炭化的燃烧热是由回炉煤气与预热后的空气,在立火道内混合充分燃烧提供,具体过程是:净化后的煤气经煤气鼓动风机(29)、回炉煤气总管(30)、分管(31)、旋塞(34),孔板(33)、支管(32),供入水平砖煤气道(19),经垂直砖煤气道(17)、(18),分段喷入立火道(4);燃烧用空气经空气风机(53)、空气总管(54)、分管(55)、旋塞(58)、孔板(57)、支管(56),供入水平迂回空气预热道(74)初步预热,再经折流式空气预热室(7)的入口(8),上升室(9)、跨越口(11)、下降室(10),被进一步预热,由空气喷口(12)、(13)分段喷入立火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成,未经康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62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